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新挑战下优化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高一历史书人教版课本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自2009年6月开始全省提倡规范办学,“五严”背景之下,学生在校时间很短,没有了晚自习,也没有了周六的补课,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高考招生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只按语数外总分划线的办法也大大降低了历史学科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困难重重,挑战多多,怎么办?
  一、 钻研新课程,用“思想”引领学生
  历史教育思想的正确是改变高一历史教和学困境的前提。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来自于国家、时代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定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要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我的教学座右铭是来自《历史老师应该关注的两句历史名言》的: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我们,会随之失去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事实上历史学科一直被人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在我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始终注重用“思想”引领学生,竭力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从哪儿来呢?来自于老师对历史常识的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源于老师对新课程的持续的学习。以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为例。第一单元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材分四课时,从夏、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一直讲到明清时期的军机处。教过的老师都知道这部分时间跨度太大,内容太多,大部分老师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原因是不少老师始终在用课改以前的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框架,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讲朝代的更替,还要反复讲中国古代史的两条线索即“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这就背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这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仔细的研习课标,可以发现课标实际的导向是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感悟中国古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治国智慧。老师如果不讲朝代的更替,不要学生归纳老教材强调的那两条线索,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从容的去学习不同时期的制度出台的目的,制度的特点,制度对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所以说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来自于老师对于新课程、课标的持续的学习和感悟;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提高高一历史教学实效的前提。
  二、 重互动生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是前提。所以老师要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发言。无论是历史概念还是各种思考题,只有学生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那才是真的掌握。所以只要是问题提出之后,不管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我都会对学生予以鼓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讲出更多的内容。鼓励学生敢讲,培养学生会讲,讲的准确而简练。自教学以来我一直贯彻“边教边导、边学边练”思想,坚持随堂训练;每堂课老师讲授的时间在15~20分钟,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讨论、提问。在课堂上通过做好小题不断点化提高学生 ,给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高一年级课时少、任务重,整堂课的训练是不适宜的,所以我采用限时训练。精编系列小情境题,坚持一节一练,重心向下,难度降低,数量适当。每一堂课保证留下5~10分钟让学生随堂做,趁热打铁再用5`10分钟讲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用多媒体教学是关键。高一的历史课本必修一主要是讲古今中外的政治史。既包含着抽象的难以形象不好描述的历史概念,但是更也有大量生动可感的史实。因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必须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尽量构建历史情景。我在历史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或影像片断去了解历史;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观点和史料给学生时,用p、p、t展示要远远的比老师口头读一下效果好的多。现在我每节课都坚持用课件上课,实践证明,可以大大提高历史教和学的互动。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p、p、t的质量特别是数量;一般来讲一堂课的p、p、t数量不宜超过20幅,否则老师都来不及讲,学生根本来不及反应,那样教学效果肯定不行。我的观点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要用,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上课用多媒体构建情境,辅助教学而不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上课时千万不能让老师和学生成为课件的附庸,一切都在预设中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 巧用乡土资源,助学生全面成长
  出了课堂这个主阵地,巧用乡土资源、抓好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兴趣和能力,优化高一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
  首先,对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从数量上讲不宜多,每学期引导学生探究一个课题;从题材上讲,一定要紧扣教材,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研而有用。其次,一定要充分利用南京的历史资源。不少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在获取资料信息方面还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尽管图书资料和因特网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为多,实物史料接触较少。因此,老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好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例如高一在讲洋务运动时,我就引导学生去专门研究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等)在南京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查找资料,了解了洋务人物活跃在南京的时间的基础上,带着学生一起去参观两江师范学堂校门石碑、李鸿章祠堂、晨光机器厂老厂房等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上洋务运动的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了洋务人物的印象,并且初步掌握了研究人物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兴趣,还为今后的选修教学打下了基础。
  (吴 章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 210005)
  

标签:高一 历史教学 优化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