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_新课标下如何优化中学作文教学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教材是按文章材料的性质来编写的,每个单元给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给一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来,如“黄河,母亲河”,围绕这个主题,教材给了黄河文化的知识,也给学生搜集资料指点了方向,并且布置了作文题,不像旧教材按文体编写,学生写作可依托单元教学进行,并且每单元也有写作的说明,新教材作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写作文体比较自由,但也带来了学生写作的一些问题:如学生作文的材料拥有的广度与深度、写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等。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们认为迫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优化材料积累和进行科学训练。
  一、优化材料积累是写作的前提
  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有很多途径:最直接的是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语言的学习;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上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语言的运用。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有“茶壶煮饺子――肚有倒不出”的感觉,或勉强写出,也是生涩枯燥,这是学生的阅读积累少、语言贫乏所致。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可采取师生推荐、每日一文汇报活动、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会等方式,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去读。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便会“手不释卷”积极地阅读。阅读的时候,要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中必须要有感悟、比较鉴别、反思的过程,从而积累作文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积累:一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句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在学生的思维中积淀下来,表达就会脱口而出且妙语连珠,写作的文章也必会生动形象,妙笔生花;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技能全面的好手;三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作文必须的素质。四是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处处皆学问,一花一叶总关情。有人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有人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有人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感悟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文章合为时而作,感受时代气息。学生喜欢看电视,可家长又反对。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环保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等,引导学生观看分析讨论。这些社会现象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给学生习作带来了时代气息,增强了文章的生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没有写作的恐惧感,而且还会激发出写作的兴趣。五是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利用网络化作文素材来源。互联网“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学生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二、感悟写作方法,科学训练,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
  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不但是分析鉴赏的例子,也蕴藏着巨大的借鉴能量,只要我们善于汲取,勤于积累,就能提高写作水平。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多借鉴教材中的优美段落“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作家如此,学生在教材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的能量亦是必要的。所以,在七年级的作文辅导材料中,所选文段基本出自课本,让学生在借鉴中感悟,积累写作技法。下面从作文的几种形式来分析一下可以采用的做法:第一种仿写:教材最经典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加以点拨、比较。例如课文《童趣》,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到操场边泥墙根一带找童趣,然后模仿课文写《童趣》;《生命 生命》每部分都是“事例+感悟”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写生活中类似的生命现象,特别是对说明文、议论文比较陌生,更适应用仿写来达到学会写作这些文章的目的。中考话题作文都要求“文体不限”,但是不能不要文体,如果写的文章既不象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会做零分处理,所以必须对每种文体进行专项性的训练。第二种是片断练习,片断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中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地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断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断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第三种是可以以说促写,可以采用让学生多说,以说促写的办法确实有效,具体训练办法是:先说后写,写了再改,改后工整地抄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写作,掌握规矩很重要。所谓规矩就是写作中自觉遵守的写作本身特有的规律。熟练地、巧妙地、匠心独运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来表达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初三学生更应该进行立意、选材、构思、拟题等专项性的规范训练。各个专项都要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懂得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才能使文章立意站的高远,显得大气;怎样构思,怎样拟题才能使文章耳目一新。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心领神会,自己感悟的阶段是不行的。虽然“熟能生巧”,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慢慢地由“生”而“熟”而“巧”,这个过程将会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三、强化细节描写,美化语言,使学生作文“色味俱佳”
  同学们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的激情和方法之后,要使作文感人至深,就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了。语文课本中名篇不少,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鲁讯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文采飞扬,文种不同的风格鲜活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在作文辅导中要依托课文,让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语言和技法。如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然后引导学生和原作进行比较、品位,学生就会发现原作中恰当的运用动词和修饰语把精彩瞬间永久定格,凸现强烈的父爱。于是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细节描写会收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的效果,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开拓想象空间,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一篇文章要给人好感美感,就必须要有好的语言。但让作文的语言文采斐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的语言有文采呢?方法很多,如巧用修辞,美化语言,“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若能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作文上,就可点石成金,能使文章的语言熠熠生辉。比喻,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用得好,则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动人心魄。如“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著?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是否会想到土石积淀中漫长与沉默?我们赞美景色优美,是否会想到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比拟,可以把喜爱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让人倍感亲切;把憎恨的事物写得丑态毕露。用得好,则活灵活现,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尽显,相得益彰;对偶用得好,则整齐优美,新鲜灵动……只要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各有各的精彩。再比如活用诗词、美化语言,诗词名句,表达精炼、含蓄隽永,脍炙人口,经过时间的洗礼,或抒情言志,或以理咏怀,深入人心,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借用的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切实地感受生活,多读多记,多写多练,相信定会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
  四、优化批改作文的方法
  常言道:“玉不琢而不成器。”文章也一样,“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首先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作为教师如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写出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这样不仅对教师的写作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批改作文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其次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提高批改的实效,让教师从大量的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让学生互批作文是其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方法多样如一对一时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请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再如一对多式的互批,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学生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多对一式:“多”可以分为全体、部分等几种情况。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这种方式较为自由。
  五、优化激励办法,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欢乐
  “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名家的教诲,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呢?我认为可以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让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欢乐。要敢于给高分,运用分数激励。作文分数的功能体现在测量功能和激励功能两个方面。测量功能主要用在期中、期末的作文考试上。在平时的作文评价上,要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作文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使他们都享受成功的欢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针对学生作文能力差异,采用差异评分法。如果以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的标尺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差异。对于作文困难大的学生只要作文内容真实,基本符合题意,语句较通顺,就要敢于打高分。当然,差生的80分与好生的80分的含义是不同的,即使某个差生偶然写了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也要追究一下是否抄袭来的。为此,我主张采用单项评分法。学生的作文,只要达到符合题意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要求,至少要给80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无错别字和病句,就可以打满分。采用多次评分法。学生的作文写偏了题也不要紧,可以暂时不打分,允许学生重写后再评分。如果学生的作文内容不真实、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怎么办?可以打70分,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两次、三次的修改,并加上修改分,直至学生满意为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写作的信心。
  (二)通过评语激励。不少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本,只看一下分数,不看评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模式化、概念化(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或上级教研部门的同志的。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还有激励作用。
  (三)通过作文成果展示激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能多的机会:(1)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较大的学生习作)在校内、班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推荐到广播站或投寄有关报刊社;(2)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3)组织文学社团。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是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标签:新课标 作文教学 优化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