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如何增强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问题”的解释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被动问题和主动问题。被动问题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设置疑问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主动问题指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对疑问产生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易,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更不容易。问题的提出是一种创新、一种资源、一种专利。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新课程所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将难以实现,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将是一句空话。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
  一、重视被动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被动问题可以有以下几种:教材中的旁栏思考题、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练习、自我检测、试卷、教师依据教材所引发的问题、搜集各种媒体与生物学相关内容所引发的问题。
  1.依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程教材内部隐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展开,它所列举的材料、例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科学性和探究性。在探索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时,可进行套用或排除。如细胞的分子组成中,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活动建议,有关实验材料是这样表述的: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含糖类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引导学生思考材料改为葡萄、西瓜、甘蔗的组织样液效果如何?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采用油菜种子为实验材料,其操作过程容易吗?教材中对材料的选用是恰到好处的,不仅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具有实际操作的科学意义。又如细胞的代驸部分,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为了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为什么在实验之前要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如果没有这样的处理,其实验结果准确性能把握吗?因此,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教材中没有问题可以探究,这种理解是片面、错误的。
  通过对课程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教师不仅改变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尝试变革教学方法的欲望增强了。对于学生,不仅可改变其学习方式。而且可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2.搜集各种媒体与生物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引发问题,进行探究
  电视、报纸、杂志各种媒体常常报道与生物学有关的科技前沿技术、发明和成果。讲课时,有针对性地举出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方法去分析、探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各种生物现象。
  因此,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二、主动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高级形式
  以被动问题作为探究课题需要教师的引导。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探究活动,因为它的课题是通过教师的设问而确定的,但通过这种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易于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是学生完全自主开放式探究,是最高层次的探究。直到这种境界。学生具备了发展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兴趣是引发问题的磁石
  兴趣是吸引学生学习和发现问题的磁石,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接近、了解和研究它。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高、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兴趣会越来越广,这对于高中生智力的开发、问题的引发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依据社会实践要求或当地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以利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
  2.好奇心是问题引发的源泉
  高中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学充满了热情,会主动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积极肯定和加以引导,不要对好奇而提出的问题予以枪毙,从而扼杀探究创造的源泉。例如,在讲述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时,往往采用溶液培养法进行研究。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时,有一位学生见到同桌的同学的头发变白了,就举手提问:“老师,张三的头发变白了,是缺乏哪种矿质元素?”对于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我并没有否定该学生的提问,而是积极肯定这位学生善于发现周围的生命现象,然后加以引导。首先,人和动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不称为矿质元素,因为它不是直接从土壤中吸收的,应改用“缺乏某种无机盐”的提法更合理;其次,人的白发有多种原因:有病理因素、有环境因素、有遗传因素,具体原因有待我们今后继续探讨。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创见,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知识问题化,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施教,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根据教材中的问题串,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再加以总结、得出知识要点或结论。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要为学生不断开发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如: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生物技术、图书馆、阅览室等。还要传授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其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标签:探究 提高学生 意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