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反思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次走上讲台,面对同一个课题,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收获。不断去反思,不断去总结,就会使自己在教学中吃一堑长一智,避免盲目性,在教学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现拿《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教学来谈一下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感受。在实行新课改之前,我接受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首次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根据传统教学重点要求,以重要的词类活用和重要的特殊句式为突破口,以教师翻译为主,这样本来文言文翻译的过程就比较枯燥,再加上整个过程学生没有过多的参与进去,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上课打瞌睡的现象,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在另一个班上课也是如此。《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名篇,一节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上成这样,不能不说是一次失败。
  后来我再次上《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我清楚学生能够根据课本下面注释解决翻译,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探讨交流。我先让学生看第一段,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式,开始合上书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
  1.秦国和晋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还提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对晋国有贰心的借口,如果你是烛之武的话,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劝退秦晋两国?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的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们主动发言。其中有的小组说送给秦国和晋国丰厚的礼物,立马就有小组起来引用《六国论》的句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来进行反驳,最后一致认为这样做不好。还有的小组提出既然和楚国关系不错,不如求救于楚国,结果就有小组引用晋楚两国发生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晋国霸主地位确立,楚国是不会轻易出兵和晋国交战的,更何况是和秦晋盟军交战,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可取。
  作为教师看到这样争论的场面,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很清楚,争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且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又是提高判断能力的过程,我便对学生问题作总结,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郑国的大臣会不会想到,同学们说能想到。最后,经过争论认为采用游说的方式,以理服人比较好。然后我又提出第二问题:
  2.烛之武接下来去游说的话,去秦国好,还是去晋国好?
  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得出结论:去秦国好。因为这一次攻打郑国是晋国提出借口,而秦国没有,秦国只是出于盟友关系象征性出兵。紧接着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
  3.烛之武去秦国怎样游说才会合理?
  同学们在没有得出结论的情况下,我看到打开课本的时机成熟,便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写烛之武退秦师的,抓住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趁热打铁,直指本文的重点,体会烛之武外交上的游说艺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以退为进解决问题,最终说退秦师。
  一堂课通过我精心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性思维被空前调动起来,这次我才体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处:学生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
  通过这篇课文前后讲授对比,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一些先进的理念,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长,学有所获,真正成为受益者。当然,学无止境,作为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还要不断研读教改书籍,学习教改中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使自己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通联:032700山西省和顺县第一中学校)

标签:反思 教学案例 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