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引导,会不断地运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求异创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佩特说过:“创造潜力常常是用异乎寻常的方式显露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敢于求异、敢于争论,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对能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就算其说法是错误的,也要对其勇于创新的意识给予肯定。如一道应用题:“一位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觉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所行路程的。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线段图表示自己的思路,他们画了很多线段图来说明自己的意见。首先,有几位学生讲了自己的见解:“旅客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睡觉前的,因为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觉了,所以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教师提出:“请继续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不久,就有学生提出了以下两种解法:(1)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着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前火车所行路程的,所以求睡前所行路程的的是多少,列式为×=,因此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2)把旅客睡前所行路程的一半看作“1”,睡后所行路程也看作“1”,把每个单位“1”平均分成2份,这就占全程的。一道应用题的三种解法,在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导放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引路人,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是谓“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抛开单一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是谓“放”。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剪开,分成若干个近似等腰三角形,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再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仿照演示进行具体操作,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思考长方形与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剪、拼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剪拼的手法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证明结果是一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自主交流,有共同的发现和认识,气氛热烈,思维活跃,自主思维得到充分激发。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圆的面积的感知从感性认识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和动力。通常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教师给出的,一般都采用一问一答或齐答的定向思维。当然,这也并非不可。但是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效果将更好。例如,学习“厘米、米的认识”一课,出示课题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看了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厘米、米”“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厘米和米有什么用处”等与厘米和米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小数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回忆、讨论、交流,然后比赛谁提的问题多,解答的问题多。学生可能会提出: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进率又是什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由4个0.5和5个0.01组成的是什么数……学生一一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使学生在共同探讨、交流中复习了“小数”这个内容。我国一位著名科学家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问、乐问和善问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因此,教师要有强化意识,着眼细节,讲究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蓝 天)

标签: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