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周记 > 正文

[公务员成心理疾病“高危人群”]公务员心理疾病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但制约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还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中国地方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高达13起;2010年,官员自杀事件亦高达9起。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调查职业中,公务员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调查也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国家干部排在首位,其中2/3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在1437名参与心理健康调查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职工中,有近两成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堪忧。从这些数据看来,公务员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他们的心病来自哪?
  公务员的压力来源
  工作压力。来自职业的公共性要求与其自然本性的冲突,官员体制的理性追求与其个性发展的冲突,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发展不明确性的冲突,重大的公共责任与其有限的个人能力的冲突,以及“竞争上岗、选任制、聘任制、问责制”等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
  人际压力。中国人历来重视人际关系的搭建和沟通,这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工作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这在政府部门中尤为突出。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种种人际重负使得公务员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恐慌状态。
  家庭压力。包括情感压力、经济压力。如公务员家属对公务员的期望值过高,要求方式欠妥等,都会导致公务员压力增加。
  个体因素。公务员个体综合素质比较高,社会认知和自我觉察能力也比较强,特别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对自己往往有更高的标准,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该群体往往偏好社会比较,尤其是向上比较,产生诸如“自己身为省里的处级干部,还不如同学在市里当科员挣得多”等抱怨,造成心理失衡及挫折感。
  社会因素。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人相比较,或与发达地区同类公务员相比较,往往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一些公务员产生不平衡感。
  下面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A:拆迁干部遭报复性情大变
  张海(化名)是某乡镇拆迁办干部,三十多岁,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农村的违法建筑。去年10月,他在某村发现一处非法占地的房屋,拍照留底后交给了执法部门。不久,该房屋被执法人员拆除。但由于他之前拍照时,被房子主人看到了,于是主人便迁怒于他,纠集了几个村民将他暴打一顿。
  张海多处受伤,被送进医院。此后,他性情大变,原本老实巴交的他,见人便摆出一副要和人打架的样子,大声嚷嚷着要报仇,情绪十分激动。单位给他一笔经济补偿,他很抵触;家人好言相劝,也没有一点效果。
  万般无奈之下,家人陪着他去求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发现,张海表情僵硬,说话满是火药味,便给他做了一次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他内心的敌对情绪非常高,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如果这种报复情绪再不能得到宣泄,后果将不堪设想。
  心理专家把张海带进了一间宣泄室,宣泄室里摆放着橡皮人、沙袋、缓冲墙、充气球等各种发泄用具。张海“放肆”地发泄了几回后,紧绷的心理情绪才缓和了一些。
  案例B:副局长偷藏安眠药
  赵民(化名)是某机关的副局级干部,40出头。去年11月,他在单位领导的陪同下去看了心理医生。原来半年多以来,赵民的情绪一直十分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以前喜欢抽烟、喝酒,现在碰都不想碰:以前喜欢摄影,半年来却没摸过相机:以前一觉睡到天亮,现在一到晚上就辗转难眠。工作状态更是“一塌糊涂”:时常对着墙壁发呆,领导交代的任务“嗯”几声后就没了下文,对同事则爱理不理。
  情绪低落、行动缓慢、思维迟钝,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医生认为,赵民是得了抑郁症。医生了解到,他工作压力大,在单位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加之他性格内向不会找人倾诉,久而久之,心理上出了问题。
  医生一方面采取药物治疗,一方面给他做了8次心理辅导。两个月后,赵民的脸上重现了笑容。后来,他的妻子专门上门来感谢心理医生。原来,她无意中发现,丈夫在家里偷偷藏了两瓶安定片,说是分多次看病时配的,准备想不开时服用。
  公务员心理保障体系亟须完善
  “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心理问题的多元化。而公务员作为社会的中间层,接触的人多,心理问题自然就多,这不足为奇。”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认为,公务员群体知识层次较高,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好,但由于其职业特殊性,需要承受更多来自于单位体制、机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方面的挑战,并被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应对压力的方式不正确,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乃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赵国秋说,公务员心理压力大是事实,今后,有心理问题的公务员比例还将不断增加。而现在社会上为公务员提供的心理保障体系不够完整,因此,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来进一步关注。
  然而,眼下国内基于政府层面开展的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几乎是空白。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蔡焯基教授认为,从国内来看,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第一阶段,这远远不够。
  政府应从“心”开始关注公务员健康,入门把好心理筛选关,在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人为本改进政府的管理。
  公务员减压的原则
  公务员自身也应从“心”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回避压力不如正视压力,怨天尤人不如调整认知,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默默忍受不如寻求支持,消极等待不如改变自我。
  在进行心理成压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心理调节与身体调节相统一原则。在进行心理调适的同时,要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
  自我调节与寻求帮助相结合原则。一般心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则应积极主动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全面调节与有的放矢相结合原则。既要对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呵护,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某方面的问题。
  认知调节与行为调节相结合原则。一方面进行内部心理反思,转变观念,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动作、行为和活动来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平衡。
  公务员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正确看待压力。遇到困难,产生压力,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的重要机会;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那就理性地沟通解决。无法解决,也可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从正面激励自己,不仅会平息压力带来的紊乱心情,而且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管理好时间。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迫感相生相伴,因此,公务员应学会时间管理,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否则,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压力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心上。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精力,把工作安排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管理好情绪。主动管理、分析、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重视业余生活,听音乐、聊天、运动、做家务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好方式。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象、白日梦等。重视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善于应用社会支持系统。压力过大的时候,要寻求朋友的帮助,不要试图一个人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同时,在压力到来的时候,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编辑:王小妃)

标签:公务员 人群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