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促销方案 > 正文

[乐山乐水乐佛乐]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四川乐山大佛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是一个梦,一个关于历史的和传奇的、美丽的和美好的梦。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这山,叫乐山;这佛,是乐山大佛。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距成都160余公里。名山必有名人,乐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化之乡,眉山“三苏”和当代文豪郭沫若,均为乐山人。
  经过夜里的一场雨,空气清新了许多。路?的小叶榕遮天蔽日,给人绿色天堂的感觉,一?是滔滔岷江水,对岸是高楼,是城市,一江相隔,仿佛生活就是彼岸与此岸,远处是三江汇合处,波澜壮阔。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常常牵强附会地把这句话与乐山大佛联系在一起。我们去凌云山拜谒乐山大佛,有两条路,一条山路,一条水路。为了表示虔诚,我们首先选择的是爬山。山上繁花似锦,茂林修竹,朱楼画檐,丹霞峭壁,美不胜收。开始,我不知山有多高,只知大佛就在此山中,可惜云深不知处。一路我猜想,乐山大佛是高坐在云端里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寺肃穆。在一阵阵悠远的钟声中,我们的履痕印上了凌云山饱经风霜的沙砾、草地、台阶、方砖。
  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140米。但是,由于它峰峦错落,林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远望峨眉三峰,历历在目,再加上山峰上建有寺庙,因此,1000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指乐山。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
  凌云山并不高,但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沿途峰峦错落,绿树葱茏,山脚下岷江缓缓而过,那山那水、那绵延的绿色,伴着温柔绕耳的微风,让人迷醉。
  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佛的头顶,乐山大佛,竟是如此雄伟壮观:佛像高71米,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两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经考证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当,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僧海通法师为消除水患,造福民众,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法师为反抗官吏强行逼索,宁愿自剜双目,用浩然之气吓退贪官污吏,保护了修建佛像的经费,使气势磅礴的大佛得以修建。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乐山大佛,一个名声显赫的大佛,就是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地走过来的。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许多游人都从山顶沿一条凿于悬崖?上的“九曲栈道”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这阶梯太过陡峭,几乎成垂直角度,看上去十分险峻,脑海里不禁联想起当年楚汉相争时的栈道。说不上这条阶梯有多少层台阶,我在紧贴峭壁的阶梯上往下一看,山下江面宽阔,江水在奔腾咆哮,好像天也旋地也转,真有点惊心动魄。
  沿途不时出现一些洞窟,洞窟里或雕有小佛,或题有诗赋。然而我的眼前,却总是晃动着海通的影子。从上往下看,只见大佛足下的游客像蚂蚁似的在爬行。顺右侧唐代开凿的九曲栈道缓缓下行,?走?瞻仰巍巍大佛的雄姿,体味它的艺术特色,欣赏石壁上的“经变图”等摩崖石刻。
  抬头望去,只见佛像的头顶高入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颇有点道骨仙风,飘飘欲仙。据说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史称“大佛阁”,可惜在战乱年代毁于一旦。至今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仍能看到几百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为了从远处观察大佛的全貌和气势,我们乘坐游轮驶离岸?,从江上看,对面的山被挖去一块,而大佛就端坐在这凹进去的地方,和整座山是互为一体的。大佛的两侧各有一尊小的佛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其原意就是佛教中佛的八个保护者,这两尊小的佛像就是其中的两个。从江面到大佛脚下莲花宝座之间的崖壁上,有标明距离水面多高的刻度线,而当水位涨到大佛的脚面时,对面的乐山城内也就巨浪滔天了,所以我们就盼望着大佛永远不要用岷江的水来“洗脚”。
  经导游指点,发现受视角的影响,乌尤山和凌云山两座独立的山体聚焦到同一平面内,远远望去,恰如一座硕大的天然睡佛,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佛合一,人文与自然相和谐,而且形态逼真,身段匀美。
  巧夺天工有玄机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凿而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人们观赏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其形体结构,也是很有趣味的。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佛头部的螺髻共18层,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褶皱也有排水沟,正胸左侧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大佛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的。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后来被毁。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对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进一步维修保护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展开,大佛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标签:乐山乐水 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