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_初中化学视频讲解视频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 确立实验教学的价值功能,拓宽实验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在情感领域和能力、方法领域的培养。实际上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课堂讲授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二、 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我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4-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并通过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并产生火光,使学生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危险性(如
  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还有一些实验因可重复性差、耗时长,不适合课堂演示,可将这些内容进行实验模拟设计成课件,借助多媒体演示播放给学生观看。例如,讲“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借助计算机设计动画片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这种形式的教学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印象,同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 联系实际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五、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探究性实验通常的程序是“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 用这种方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 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体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 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 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有的是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而有的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

标签:探究 培养 能力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