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不少基层中、小学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校园有线电视台,它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和进行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新型教育渠道。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采编电视节目,报道校园新闻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即锻炼了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又达到了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笔者因工作关系,观看了一些中小学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发现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怎样才能拍好电视画面?
   1. 用好景别 要拍摄好电视画面,首先应该明白你想要表现什么,要让观众看到什么,在什么范围内呈现你所要表达的画面?
   拍摄范围的大小,通常用景别来划分。一般说来,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1 远景。古代画论说:“远取其势”。远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视画面,用来交待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周围环境,表现的范围相当广阔,侧重于整体气势。王之焕《凉州词》“出塞”的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的就是远景。远景总是以自然气势取胜,表现地理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气氛。远景的中心内容不明显。因此,拍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处理好大自然本身的线条,如山岳的起伏、河流的走向、田野的图案,沙漠、海洋所特有的色调和线条,使它富有诗情。
   1.2 全景。表现事物的整体全貌,一般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全景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一辆火车和一个火车模型,尽管都是全景景别,但它所处的环境、大小、用途等各不相同。大全景是全景镜头之一,是用来表现被摄景物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的景别,它有中心内容。拍摄大全景画面,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的某种关系,要注意主体特征的轮廓线条,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对应关系,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整。《老残游记》中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边湖”;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所描绘的景物,就是全景和大全景。
   1.3 中景。表现某一事物或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和动作强的局部。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降到次要位置。如果是静的物体,总是拍摄最有趣味、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张问陶《庚戌九月三日移居松筠》中的“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描写的就是中景(成年人体膝盖以上)。
   1.4 近景。古代画论中“近取其神”,概括了近景表现的特点。用于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细腻的特色。温庭筠《菩萨蛮》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描写女人对镜化妆、娇美可爱的面容,实际上就是一个近景(成年人体胸部以上)。
   1.5 特写。突出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从细微处揭示被摄者的内部特征,揭示事物局部的特点和质感。古代画论中“近取其质”中的近,其实是特写镜头表现的内容(成年人体肩部以上)。陆游《夜游宫》中“鬓虽残,心未死”,就是陆游头部鬓发已斑的局部质感。表现人物感情的特写镜头,能把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来,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使人感到有许多话语不能表达的微妙含义。
   特写镜头有强烈、深刻的表现力。
   大特写是特写镜头之一种,是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事物的某一重要局部,比如一双愤怒的眼睛、天平秤中的某段刻度、军帽上的红五星等等。大特写也叫细部特写,在特别强调某些情绪或事物的局部时运用。
   所有景别的划分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一个门的全貌,对一幢房子来说,它是局部,称为特写;但对门本身来说,它是全景。拍摄画面时应根据主题思想和编导的需要,选取、确定景别。“在桌子上有一个烧杯”(桌子全景――烧杯特写)和“烧杯在桌子上”(烧杯特写――桌子全景)两句话虽然只是文字顺序的颠倒,却有着不同的景别搭配和拍摄方法。
   各种景别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互相代替。只有理解了景别的划分和各自的表现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拍摄好所需的画面。
   2. 掌握电视画面的布局 一幅优秀的电视画面,是摄像师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创作动机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的结果。电视画面由主体、陪体、环境、空白等组成。画面的布局研究就是如何使各种画面成分占有合理的位置,使之有主有次,相互关联地构成一个整体,如同一篇好的文章一样,主题明确、语言清晰、段落分明、结构严谨、章法得体。
   2.1 电视画面的主体。主体是画面上用以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主体在画面内容上起着呼前应后,提携全局的作用,在画面结构方面起着中心点和支撑点的作用,是主题思想的表现者,也是画面的趣味中心。主体在画面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些资料介绍说,如果把画面分为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4个交叉点,是安排主体的最好位置;有的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点的二分之一处是处理主体的最好位置;也有的说线条会聚点上是主体最好的位置等等。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从视觉习惯和形式上总结了一些规律,都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主体一般应避开正中位置。
   主体的表现手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即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突出的地位、最佳照明效果,将主体以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予以突出。
   间接表现则侧重于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主体在画面上占的面积常常不大,大部分面积让位于环境;对主体的阐述往往不看重清晰真切,而着重于神韵、内涵。
   2.2 电视画面的陪体。陪体是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述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画面上有陪体可以使视觉语言更准确生动。例如,画面是表现跳高运动员的,那么横杆就是陪体,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陪体。缺少横杆就会使人产生猜疑,甚至出现错误判断。
   陪体的位置以对主体起陪衬作用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削弱主体,凡是妨碍突出主体的情况均要避免。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处理即陪体直接出现在画面上,为了突出主体,陪体往往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帮助主体说明问题的那一部分就行了。
   间接处理即陪体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画面只出现陪体媒介物的间接陪体。我国古代的诗画很讲究“诗外有诗,画外有画”。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间接陪体。为了衬托满园春色,陪体应该是园内万紫千红的鲜花。但作者巧妙地安排露在墙外的一枝红杏作为媒介,略去了直接陪体,其结果使诗的意境更深远,情节更丰富,令人思绪飞扬,余味无穷。又如经典古画《踏花归来马蹄香》,作为陪体的花丛并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上,作者安排了几只迫逐马蹄的蝴蝶作为间接陪体,结果是丰富了观众的想象,同时也丰富了画意,将观众的思路从画面引向鲜花簇簇的广阔原野,似乎嗅到了各种花香,取得了“迁想妙得”的功效。这种含蓄的手法代替一览无余的直露,从而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3 电视画面的环境。环境是说明画面主体所处的地方、季节、气氛等的构图组成部分。它烘托主体和情节,起渲染和对比的作用。
   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处于主体前面的称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称为背景。前景的特点是画面成像大,色调深,对主体的烘托和映衬作用明显。因此,经常用来表达地方色彩、季节特征,加强空间透视感以及美化画面,均衡画面,渲染气氛和抒发感情。
   背景主要用来表达主体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选择好背景对一幅画面的成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艺术家们常常把画背景当作一个重要课题,即便是雕塑家在创作作品时,心中也在考虑这件雕塑品将放置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用怎样的背景来衬托它。背景对于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内涵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鲜明地突出主体,背景的色调要与主体有所区别。主体色调浅,背景就要深些,反之亦然。背景应尽可能简洁,色调与线条要单纯,并与主体和谐一致。
   2.4 电视画面的空白。电视画面上除了看的见的实体对象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空白虽然不是具体的实体形象,但在画面上起着创造意境联系实体形象的作用。“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分配得当,能使画面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节奏和谐。如一幅画面被实体形象充塞得满?的,没有空白,就会使人觉得闭塞和压抑。电视画面如同写文章必须加标点符号,划分段落层次一样,做到疏密有致,有张有驰。
   画面的空白常作为背景帮助创造意境。空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应与主体有形式或内在的联系,应是主体内涵的外延,与主体相映衬,形成联想和产生新的意境。如齐白石画的虾,画面上仅仅几只活灵活现的小虾,周围是大遍空白。虽然没有画水,但使人感到周围空白处都是水,而且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空处不空,余味无穷。
   画面上的空白,能体现主体之间不同的呼应关系,可以使主体更具视觉冲击力,更有力于主体的突出。另外,电视画面的空白应合乎人们的视觉习惯和生活规律。
   要拍好电视画面,除了用好景别、掌握画面布局外,还应对电视画面的均衡(如自然生活的均衡、动态均衡、心理均衡、摄影技巧的均衡)、电视画面的构图因素(如光线、线条、影调、色彩)、摄像技巧等诸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教师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目的。勤于思索,不断实践,基层中小学的师生们仍然可以拍出优秀的电视画面供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 《电视新闻摄制》,巨浪编著
  [2] 《摄影艺术讲座》,朱羽君著
  [3] 《摄影构图纵横谈》,刘锡明、夏放著

标签:源头活水 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