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我看不见,但我拍下世界]看不见的世界吧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咔嚓!”闪光灯闪过,镜头对准的是一支录音笔。   录音笔很普通,但拍摄者孙志远是一位80后视觉障碍者。他对记者说:“这支录音笔和你朝夕相伴,不仅是个工具,也是你的工作战友……我拍下它,把照片送给你,是在用自己的视角和你交流。”
  对于中国无数视力障碍者而言,非视觉摄影是用听觉、嗅觉、触觉等表达内心的感受,成为他们观察世界并与社会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作为中国盲人非视觉摄影项目负责人和培训师,孙志远培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学生,改变了他们在黑暗世界的生活。
  ?黑暗里“6”字在散发微光?
  非视觉摄影起源于英国,就是拍摄者不依靠双眼,充分调动其他感官,拍摄记录下一个个瞬间。在西方,这不仅是盲人的活动,很多正常人也会蒙上双眼,借此体验置身黑暗时的世界变化。
  2009年,孙志远在两名英国公益人士的帮助下偶然接触到这个活动,十分钟情。
  “我从事非视觉摄影并不是要向世界证明什么,也不是故意跟自己较劲,非要整出一个哗众取宠的东西??我拍下的是我的内心世界,是我理解世界和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例如,我们司空见惯的水滴、飞鸟,盲人无法看到,但能触到水滴的温度,听见飞鸟划过长空的声音??他们把这种感觉用相机记录下来,尽管外人不一定懂得。
  孙志远12岁时患上运动型视网膜脱落,成为一名视觉障碍者,目前左眼失明,右眼能感觉微弱光线。色彩绚烂的世界在眼里渐渐褪色,那种痛苦他不愿多谈,记者只能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一种超越了80后的成熟稳重。他从事摄影,起初就是想要复原自己曾经看过的那个世界。
  他有一张作品《视?界》,底色全黑,只有电梯按钮上的一个“6”字发出微光。
  
  “那时我正好工作和生活在6楼,虽然整个生存状态都在黑暗之中,但总能感觉到‘6’在散发出光芒”这幅作品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困顿和挣扎,又充满一种永不言弃的力量。
  孙志远第一次体验非视觉摄影时,完全蒙了,不知所措。
  当他拿到相机时,只能通过触摸了解什么是闪光灯、镜头和快门,也只能依靠声音判断开机、关机和拍摄过程。如何操作相机还相对简单,难的莫过于拿起镜头捕捉世界的过程。因为在盲人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空间、色彩、比例、角度、延伸等概念,他究竟要拍什么呢?
  在两位英国培训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孙志远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凭借着记忆深处有限的摄影知识,他很快掌握了非视觉摄影的精髓。
  并不是每一位盲人都能像他这样幸运,很多视觉障碍者是天生的,从不曾感受过色彩。与摄影的技术性障碍相比,盲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障碍影响更加强烈。不仅他们自己缺乏自信,外人的第一反应也常常是不解和嘲笑,使得盲人与世界的接触之间横亘着一道坚硬的墙。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打破这堵墙,让盲人在‘看世界’的过程中重建信心!实际上,视觉障碍者的其他感官都非常灵敏,只要经过适当的指导,就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摄影中去。摄影都能拿下,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去尝试?”孙志远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
  ?摄影,就好像盲人心灵的眼睛?
  在培训时,孙志远会通过盲人所特有的语言,慢慢帮助他们感知这个世界,并用语言或者音乐来描绘出被拍摄对象的影像。当他们脑海里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时,就会在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同时,真正进行摄影时,他们旁边会有一名志愿者“肩并肩”地提供辅助,让他们用独特的角度,拍摄下世界在自己内心的样子。
  其实盲人与外界交流和分享内心的机会并不多,日常生活基本都被限定在一个小圈子之内。拍摄的过程中,他们探索着新的世界,并与志愿者、其他摄影者交流,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孙志远说:“盲人失去了视力,但可以通过想象或者其他的感官去创造视觉图像,并与外界分享。
  摄影,就好像盲人心灵的眼睛。”
  有一名女孩想拍摄一幅关于“水”的摄影作品,但她只触摸过水,并不知道水在洒向大地万物时是何种景象。孙志远把她带到公园的花木丛边,自动喷水器正在喷水,女孩感受到水滴撞击在手臂四处飞溅,然后想象那些树木被喷洒时享受同样的清凉……《水》拍完后,她只要触摸到这幅照片,就能恢复当时所有的感觉。观众们看到的,也正是他们内心的感受。
  每一幅作品后面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有的盲人会拍一个话筒,因为他觉得这个扩大声音的机器很神奇;有人拍下自己的手机,因为手机是每日陪伴她的知己;有人钟情于温室里的花朵,用相机记录下芬芳气味和柔软花瓣??敏感丰富的内心,借用这些看似普通的照片,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这些盲人摄影作品曾在北京、河北、广州等地展出,很多观众都受到了震撼。有位参观者告诉记者:“一个并不矫健的身躯奋力向上跃起,那幅摄影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其实盲人不需要同情,他们渴望融入主流,平等对话。”
  孙志远为此感到欣慰:“我们拍照片,自己开心,健全人来看,也能了解我们所思所想,不同人群之间交流对世界的认知,彼此都是对方的‘他者’,而照片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当然,这些非视觉摄影作品都能转换成盲人可以读懂的“凹凸版”照片,便于盲人之间彼此交流,也让他们储存对世界的瞬间印象。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我的身体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孙志远常常引用这句话,并在培训课上一再强调:“身为盲人,也是人,要给自己自由,不能自我禁锢。”
  (江明蔚摘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23期)

标签:我看 但我 不见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