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美术根据其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 [中国水彩画形式语言的特征与发展]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水彩画所独有的形式语言,从水彩画形式语言的特征与发展两个方面探讨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及审美内涵。通过阐明水彩画自身不可被替代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使我们在水彩画创作中能更好地把握借鉴与创新的方向与尺度,这对于当下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与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彩画形式语言借鉴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
  对水彩画的形式语言研究,是对水彩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门类之一,对其形式语言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通向理解艺术作品的道路。绘画的本体形式语言要素始终是绘画的骨肉和神经,是艺术中最坚固的结构材料,也是其生命之源泉所在,绘画史已证明真正留得住的是那些形式语言上有价值的东西。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最重要是形式,而形式一经产生便不会消失,能以独立的生命存活下去。”
  1水韵和透明感
  水彩画除了具备一般绘画种类如油画、版画、壁画等共有的线条、色彩、形状、体积、明暗、构图等形式语汇外,还拥有独特的形式特性,如流动、透明、水韵、肌理等特性,这些特性构成了水彩的本体形式语言。它们呈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变幻无穷,丰富多彩。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在水色交接中所产生的独特的水韵和透明感。在作画过程由于水与色的碰撞而形成的偶然性、抒情性的效果有助于水彩画家思想、情感的抒发,从而赋予水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水韵和透明感所构成的水色语言正是水彩画区别于其它画种,赖以独立存在的根本点所在,也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与审美价值所在,是水彩画的灵魂。
  2水彩画与中国画在形式语言上的差异
  如果仅认为以水为媒介剂调和颜料所创作的画就是水彩画的话,不仅会混淆水彩画与中国画的不同,而且还会使水彩画自身的特性模糊不清。从外延上看,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在作画媒介的选择上,两者都以水为中介体,因而都有生动而空灵的艺术情趣。这种从画面中生发出的幽深清远、澹泊自然的审美意趣,恰巧与以简约概括为风格的东方神韵不谋而合。在这点上,中国画为水彩画提供了最为切近的借鉴。然而,从内涵上看,中国画与水彩画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绘画。中国画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主要绘画形式,同西方绘画相比,二者的作画材料、作画程序以及作画方式都有所不同。尤其在本质上两者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化而生的。并由此造成了绘画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形式语言上的差异。所以,水彩画一方面需要从中国画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要保持自身形式语言的独立性。
  3水彩画与水粉画之区分
  我们知道,中国的水彩界一般提及水彩画往往指的是透明水彩画,而不透明水彩画在绘画界则被归于水粉画,从历届全国和地方举办“水彩、粉画作品展览”这一展览名称的确定也证明了在中国有这样的区分。虽然,在西方不存在这一区分,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赞同把水彩画与水粉画区别开来。原因是:水彩画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审美价值所在,或者说水彩画区别于其它画种,赖以独立存在的根本点就是一种水韵和透明感,而这一根本特性并非水粉画的长处和所追求的效果。水粉画更多采用的是油画的表现技法。因此,水彩画和水粉画在表现方式、技法步骤和画面效果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各自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这一区分的必要性。
  二水彩画的形式语言发展
  1早期水彩画的形式语言
  水彩画最早见于中世纪的手抄本绘画。18世纪的欧洲,为了服务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大量“地形画”的出现对水彩画的材料和技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早期水彩画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不为人们所认识,其地位处于绘画门类的边缘。尽管当时也有不少水彩画家试图以借鉴、模仿其它绘画的技巧与效果来提升水彩画的地位,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在经历了几代西方水彩画家的艺术探索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当水彩画完全摆脱其它绘画的影响,并充分发挥自身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完整的技法,形成自己独有艺术特色的时候,水彩画才算是真正获得了独立。
  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可以从18世纪中期朗世宁来华算起,至今已有两百七十余年历史。从19世纪末西方水彩画在上海开始广泛传播到现在,也已有一百余年。我国的水彩画是在继承东西方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在不懈的艺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由于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西方的水彩画从传入我国之初,很快就被中国的画家们所接受和掌握。也很自然地产生出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彩画形式。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水彩画创作曾经呈现过十分活跃的局面,这得益于老一辈画家如林凤眠、李剑晨、李铁夫、张充仁等人的开创性尝试。它们在熟悉和研究水彩画的表现技巧,确立水彩画的中国特色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以后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使得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例如,观念上的局限使人们认为水彩画是成不了气候的小画种;再如,创作方法上的问题导致对水彩画形式语言的欠缺研究,表现手法陈旧、风格面貌单一等,以至于水彩画一度在美术界受到冷落,那时水彩画的发展远不及几乎与它同时传入中国的油画。
  2当代水彩画形式语言的确立
  伴随着中国大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精神需求的增长,人们的视野开阔了,思想也随之解放,这些变化都为水彩画振兴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我国水彩画的创作经过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国美术界呈现出的蓬勃发展和繁荣的局面。现在,水彩画创作已经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水彩画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表现技法、语言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价值系统。不少画家痴迷于水彩画那迷人的水性语言,并用其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他们除了掌握并完善了一般的水色语言外,还探索出了许多魔幻般的特殊技法去创造新的水色语言。例如,中国当代著名水彩画家华纫秋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诗、画艺术的精华,还巧妙地将传统的笔墨技巧和现代的绘画肌理相结合,构筑了动人心弦的水色世界。近十年来,更多的水彩画家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努力推进水彩画的创新与发展,涌现出大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力作。这些作品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当代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得水彩画逐渐占据了绘画领域的重要位置。中国当下的水彩画既有别于西方水彩画样式、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画种风貌,又反过来与国外水彩画创作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水彩画的借鉴与创新
  1水彩画开拓未来的必由之路是借鉴与创新
  借鉴与创新是艺术发展永恒的主题。如何对中华民族艺术的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创造;如何在抓住水彩画艺术个性特点的核心的基础上,分析和选择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作为水彩画创作不竭的原动力,使水彩画艺术显现出更为迷人的魅力和持续的生命力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面对这些问题,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就是中国水彩画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条件始终是中国水彩画家对生活与艺术的独到把握。
  近些年来,许多水彩画家怀着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促进中国水彩画的繁荣和确立它的艺术地位进行着探索。他们致力于新技巧、新材料的尝试和探索,并巧妙而有效地把其它画种的创作方法运用到水彩画的创作中。尤其是一些优秀中青年水彩画家们,他们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以及相比前辈水彩画家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对当下水彩画的理解和判断。例如,我国著名水彩画家刘寿祥独创的喷洒并铺之以油画棒刮底的技法,使得水彩画的水色语言耳目一新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再如,另一位水彩画家王涌的作品,以洒脱、飘逸的鲜明风格著称,由于他的作品都是在全湿的画纸上一气呵成,所以,水到之处自然浸润、酣畅淋漓、亮洁透丽,呈现一种独特的水彩肌理之美。这些画家所进行的努力为拓展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以及对过去水彩画技法、风格单调的局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借鉴与创新所必须把握的方向与尺度
  在中国水彩画创作呈现出繁盛局面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有些人为了急功近利不是在深入研究水彩画自身的形式语言优势与特性上下功夫,而试图走一条并不存在捷径,对一些新奇材料与技巧不加选择地使用,其结果使得水彩画的独特个性荡然无存;再如,有些人对水彩画特有的表现语言缺乏深入的认识,造成照搬其它画种、特别是油画和中国画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效果,并以此认为一种新风格的确立,其结果是导致水彩画沦为这些画种的影子。这些创作倾向的出现,其根源还是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上,对水彩画这一画种的特殊性质仍然要做深入的研究。
  在中国水彩画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与吸收我们并不持否定的态度,更不会反对那些为了摆脱水彩画自身的局限性而进行的种种有益的探索。但是,艺术史告诉我们,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不是一撮而就的,水彩画创作的发展靠的是每一位水彩画家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前辈们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耗费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的结果。我们清楚,在艺术发展的领域里,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法则,也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对新材质、新技法的探索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与原有艺术语言的革新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意味着的是原有艺术品种的消失的话,那么,我们在处理水彩画发展问题上不能不说是失败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这个问题上,对于突破水彩画原有模式,使水彩画的风格面貌趋于多样的探索无疑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保持水彩画独特的形式个性问题仍要放在首位。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要避免简单的拼接或外在形式的摹仿,我们所努力寻求的应该是多种艺术形式在内在审美精神上的融合。水彩艺术的发展方向既要横向综合当代艺术领域的共同趋势,又应当纵向结合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具有生命力的因素,说到底,也就是处理好借鉴与创新二者间关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水彩艺术价值体系。艺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那种在不失去自身独有的形式语言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才是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
  我国的水彩画是在继承东西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并在扬弃中努力在艺术内涵的深层次上作不懈的艺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西方的水彩画与中国画在笔墨技巧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使得水彩画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很自然地产生出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彩画形式语言。但是,艺术的向前发展是任何艺术门类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水彩画形式语言的推陈出新与不断突破是我们这个绵延几千年藉水作画的民族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和任务。如果说借鉴与创新是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突显民族文化烙印的水彩艺术个性则是每位中国水彩画家最终的归宿。
  四结语
  翻开人类绘画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每一种绘画形式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水彩画与其它绘画形式所选择的材料工具和存在的视觉方式上先天差异,决定了它与其它绘画形式在本体形式语言上质的差异。这种在本体形式语言上质的差异使诸多绘画形式都拥有适于自己发挥的表现对象、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在绘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追求自身的规定性和语言的精纯并努力地寻求自我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是每一种绘画样式存在下去的意义。每一种绘画形式所拥有其它画种无法替代表现力的重要价值在于: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满足人类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勤国:《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0年版。
   [3] 雷勇斌:《中国水彩画意境的表达研究》,《作家》(下半月),2010年第24期。
   [4] 吴耀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形式意象》,《美术研究》,2001年第4期。
   [5] 蒋跃:《论中国水彩画的民族意识》,《新美术》,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江波,男,1973―,湖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彩画、动画,工作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标签:水彩画 中国 特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