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对偶句 > 正文

[浅析维吾尔葡萄晾房建筑特色与人文价值] 维吾尔葡萄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维吾尔葡萄晾房在长期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已经由一种单纯性的生产性建筑演变到了兼具观赏性的多功能建筑,具有潜在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晾房;建筑艺术;价值
  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了约2500年前的一株葡萄标本,据新疆考古所专家研究,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的葡萄藤。①两千多年来,吐鲁番维吾尔族居民以种植葡萄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夏秋季大量葡萄成熟需晾制葡萄干,当地农民建造了以土坯砌筑镂空墙体,上架棚顶四壁都透风的简单房子――葡萄晾房。
  吐鲁番葡萄晾房四面用土坯砌筑成空透的墙壁,顶部用横木架设,上铺苇席、麦草撒土隔热,再用草泥抹面,既遮阳又通风。内每隔半米置有一个“横生枝节”的挂架,新鲜的葡萄自上而下挂在木架的枝节上,葡萄借着“火洲”的干热风自然晾干;阳光通过土块砖搭建的孔洞照射到晾房内部。
  纵观人类居住历史,无论是因崖而室还是构木为巢,这些居住状态无一不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建筑的功能是在自然环境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微环境来满足居住者与使用者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活生产过程的需要,因此从建筑出现开始,“建筑”和“环境”这两个概念就是不可分割的。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们都强调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充分利用周围地形与可视环境。建筑本体只有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才能与受众达成审美共鸣。吐鲁番葡萄晾房撷取的是吐鲁番干燥的黏土,建造工艺从简,寓于周围的生土民居和荒漠景观中,同时,葡萄晾房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安排上,除了搭挂葡萄的挂架,并无其他附属设施,晾房就势而起,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融于环境之中但又营造出自身的建筑特色。
  简言之,建筑的造型语言是视觉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如何更好的给受众一个良好的视觉表达,造型语言就要充分考虑建筑周遭环境的存在性、空间实用性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这样,势必会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葡萄种植和葡萄干的晾制成为吐鲁番地区农民的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与这种产业相适应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久而久之葡萄产区的原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鲜明的本土文化――葡萄文化,葡萄晾房成为葡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1.实用性与装饰性
  建筑设计为一定目的建造,而吐鲁番晾房建筑采用最基本的适用空间建造原则,为晾房的生产性提供直接服务,进而考虑其空间结构的处理,适用性与结构性像两条简单的线编织的结,以最简约的组合方式完成力与美的构建。晾房不仅仅作为晾晒功能存在,而现在勤劳朴实的维吾尔葡农将其筑建在自家房屋上,便于管理,慢慢的,晾房已经摒弃了它的晾晒功能,仅仅作为一个建筑构件建于庭院之上。当地居民巧妙的将葡萄晾房的镂空墙体方式 “移植”到屋顶女儿墙上,形成一种遮盖空间,不仅起到民居建筑外观装饰作用,同时使屋顶形成半封闭空间,作为晒场、柴草场等,夏季又成为天然“起居室”。
  2.生态性与环保性
  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都极其短缺,干热气流肆虐,农民选择栽种葡萄为夏日的土地遮荫,在山坡地和自家的房顶上建筑葡萄晾房,节约了农村中有限的田地资源,又改善了生活宅院的居住环境。其最大的建筑特点是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生土建造,完成了生土资源最优化位移。葡萄晾房保护了吐鲁番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一种自然规律的唯物主义朴素生态观在当地体现。
  3.地域性与民族性
  民俗,即是由民众所创造,而又人人传习,用以自我教化的风俗习惯。《礼记?缁衣》中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②;作为新疆本地居民原创的建筑形式,葡萄晾房的成因、形制都无不反映了维吾尔人民的创造性,体现着浓郁的维吾尔族特色,成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 。吐鲁番作为维吾尔民族聚居区,长期生活的维吾尔人民从认识大自然到改造大自然,自然界中留下许多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吐鲁番晾房就是当地农民基于生产活动作的建造活动,它的独特性已经让其成为吐鲁番维吾尔的民族特色。
  4.观赏性与经济价值
  随着吐鲁番旅游业的兴盛,葡萄晾房正逐步被开发,在著名的吐鲁番葡萄沟景点,晾房呈蜂窝状展布在沟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成为吐鲁番的一大景观,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葡萄晾房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劳动创造,而已衍变为一种观赏艺术。在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吐鲁番地区应该抓住地域特点,在充分展现葡萄晾房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将独特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交叉延伸,挖掘葡萄晾房这一地域文化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欣赏价值,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下,将其树立为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景观,提高当地旅游文化品位。
  5.结语
  吐鲁番葡萄晾房作为吐鲁番当地农民生产劳动的创造品,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体现了农民的潜在的创造性,也为当地葡萄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城市建设与规划过程中,晾房的建造材料已由原来的生土革新到清洁性强并可重复利用的红砖。葡萄晾房中密布的规律性孔洞呈现出通透、简单的特点,正如男青年的开朗与直率;材料的环保性,空间的整体性;功能的双重性都体现着其自身的建筑性格。
  
  参考文献:
  [1] 陈震东.鄯善民居[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2] 潘定祥.建筑美的构成[M].东方出版社,2010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注释:
  ①转引自王瑟《光明日报》,《吐鲁番葡萄种植史提前》[J] , 2004年4月8日
  ②转引自建筑美的构成[M]. 潘定祥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YJC760086)

标签:维吾尔 浅析 葡萄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