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通货膨胀用什么财政政策【面对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应携手财政政策】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2007年底至2008年,我国物价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CPI)持续攀高,我国面临着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并协调配合使用两大政策,使之形成最佳合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积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6.9%。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上涨6.6%,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8.8%,猪肉上涨56.0%,鲜蛋上涨10.0%,水产品上涨6.8%,鲜菜上涨28.6%,鲜果上涨12.9%,调味品上涨4.0%。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2008年前两个月中国CPI同比分别上涨7.1%和8.7%,创下中国CPI指数11年来最高,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预计中国一季度CPI增速将仍居高位。
  2007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防”的经济目标:防止结构性通胀转化为全面通胀、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变为过热。为了这个又快又好又健康的经济目标,中央开出的药方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2007至2008年我国经济状况分析
  从表象来看,CPI上涨事实上呈现出结构性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实际上,无论是从CPI的6.9%来看,还是从CPI的上涨态势来看,国内CPI的上涨并非仅是结构问题,也并非居民是否可以承受的问题,而是要看到中国式通货膨胀压力的趋势,要了解到目前的CPI上涨已经从结构性向通货膨胀转化。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成本推动。目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生产领域成本价格上涨并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
  3.部分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货币供给量,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来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稳健的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四、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局限性
  之所以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因为2003年延续至200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形势已发生变化,前几年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已被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高增长逐渐消除,通货膨胀率随之正在上升。
  (一)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
  实际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已经开始了,2008年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控制信贷、发放央行票据等。
  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为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央行从2007年1月15日开始至2008年4月25日已经13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原来9%上调至16%。
  2.提高利率。2007年3月18日至12月20日央行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从原来的2.52%调整到4.14%,贷款的利率从原来的6.03%调整为7.47%。利率高低是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同样,对企业而言,较高的利率意味着较高的融资成本,使投资的净收益下降,从而促使企业减少通过银行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的投资。整个社会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货币乘数也随之下降,货币供应量最终势必减少。此外,银行吸收储蓄的成本也相应上升,而贷款需求却发生萎缩,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因而减退,货币乘数也就随之下降。由此,在加息政策的影响下,货币实际供应量得到了有效调节,进而就能直接抑制通货膨胀。
  3.控制信贷。2008年银行业信贷从紧的主题将是:控制信贷总量、把握信贷节奏、调整信贷结构。控制信贷总量,使信贷投放适应经济增长要求,信贷增长过度扩张或压缩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都不利;把握信贷节奏,保持信贷在一定时段上的均衡投放,信贷投放大起大落是诱发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根源;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领域和环节。
  4.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央行票据可直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因而能够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为了巩固从紧货币政策在一季度取得的成效,防止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反弹,央行4月份以来已经发行6300亿元央票,正回购操作成交3010亿元。
  (二)货币政策手段的局限性
  在这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措施影响下,2008年一季度,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速双双回落,从紧货币政策对于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基础尚不稳固,信贷需求依然旺盛,投资存在反弹压力,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
  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措施虽是对国内市场流动资金进行了调控,但对抑制通胀和经济过热效果非常有限。另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主要挤压的是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启动内需。而提高利率则更有利,可以减少投资和消费,使得通胀压力缓解,也能减少资产泡沫。然而在我国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之下,加息并没有带来预计效果。
  1.CPI的大幅度上涨。2007年1月至12月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的上调,CPI不降反升,从1月份的2.2%到12月份的6.5%。一旦名义利率低于同期CPI的上升幅度,就意味着同样数量的货币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还不能抵消价格上升的损失,出现了“负利率”现象。负利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货币贬值,从而鼓励公众增加消费和投资,加快货币周转,提高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刺激需求,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2.由于利息税的存在,即便是已经上调利率,在扣除利息税后,实际存款利率仍然较低甚至为负。在这一背景下,存钱不如买房、买股票,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每次加息效果大打折扣。
  3.连续大幅度提高利息,增加生产企业的财务成本转移到终端产品价格中,可能加剧物价上涨。另外,不断加息,财务成本剧增,将打击许多行业的中小企业,造成供应短缺。
  ■五、应对通货膨胀必须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相对于货币政策的进退两难,财政政策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效应,尤其是供给调节,可以有效治理目前各种因素引发的通货膨胀。另外,近几年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也为此提供了条件。而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国稳健的财政政策正在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运用财税杠杆,努力防止经济增长出现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
  首先,针对由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引发的通胀,一方面可以考虑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同时对一些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加征出口关税,减少出口。例如,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2008年,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57种产品征收5%到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在2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将磷酸氢二铵等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35%,同时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出口暂定关税。③另一方面,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给予企业进口补贴,扩大进口从而减少贸易顺差。
  其次,针对成本型通货膨胀,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减轻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上升压力;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与此同时,停征利息税,进一步缓解负利率现象,有助于吸引资金回流银行系统,减少消费和投资,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第三,针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要加大对于粮棉油的补贴力度,促进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维持市场供应。当前CPI上升的压力主要是由粮食供给引起的,宏观政策的调整应该是增加供给而不是控制需求。增加粮食供给主要要依靠财政政策,即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粮食生产补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降低种粮成本,促进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生产,同时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等,从而刺激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价格上涨。如在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3月份,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
  最后,应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要通过减税以及对低收入者发放价格补贴等措施,还利于民、让利于民,防止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在通货膨胀时期达到警戒区域。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如何增强普通居民消化物价上涨的能力,保护民众利益,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宏观调控应该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助和民生领域的投入。例如2008年4月南京率先启动应对物价上涨的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以缓解因物价上涨造成这部分家庭生活负担加重的情况。
  总之,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引导中国经济早日走出通货膨胀的泥潭。
  注释:
  ① 《领导文萃》2008年3上半月,第12页
  ② 金融界网站,2008年01月14日
  ③金融界网站,2007年12月30日
  ④金融界网站,2008年3月27日
  (责任编辑:梁天梅)

标签: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