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周记 > 正文

低碳生活作文【博弈融合的中国低碳之路】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人口近14亿,占全球人口近1/4。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忙碌一辈子就是为了有个家――“房产”。   能源价格上涨,欧洲各国将节能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从盖房子开始节能的第一步。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在建建筑占据世界总数的近半壁江山。如何在城市中尽可能的节电节气节水,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成为我国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2009年,我国用于绿色领域发展的投入高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碳建筑的发展将催生百亿新兴企业的出现,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将共享低碳建筑“蛋糕”的进程。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评论:“‘红色中国’向‘绿色中国’的转变,将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最近1年半时间里最有象征意义的现象。”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说起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第一反应是“花钱”和“投入”。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节能成为“零投入干赚钱”的好 买卖。
  零碳诞生地――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也是把科学环保生活理念引入现实的第一个成功典范。目前,贝丁顿社区的零能耗理念已经被推广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之中。
  2000年建成的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社区被称为“未来之家”。社区设计者、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的理念是,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环保的和谐社区。
  贝丁顿社区占地1.7公顷,99套住宅、210位居民、近2400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社区建筑采用环保材料,通过对阳光、水、风能和木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能耗”;贝丁顿社区屋顶上一排风帽,都会自动找到主力风向,新风量的最大化得将室外的新风灌入到室内去,使得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度;
  英国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季白天时间长时。贝丁顿社区内的各种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墙壁厚度超过半米,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朝阳的玻璃阳光房充分的利用太阳光照,减少了使用电灯的时间。阳光房玻璃夏天打开利于散热,冬天关闭充分保持吸收的热量。玻璃房所带来的热量提供了有效的热能保障,等到夜晚或季节变迁室内温度降低时,之前存储的热量就会被自动 释放。
  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木材来自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树林被砍伐后马上补种上新的树苗;使用节能电器和低能耗灯具;垃圾箱分类放置纸张、玻璃和塑料制品;厨房垃圾的废渣作为自家种植地的肥料;屋顶种植景天类植被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独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生活废水,未被回收的水进行生物回收或被土壤吸收利用;安装了多种节水装置和自动检测功能;能源量的使用可以通过电表、水表、天然气表了解得一清二楚。
  住宅和商务等空间的联合开发,使居民可以徒步去工作场所,减少了社区内的交通量和驾车外出,设置了免费的汽车充电站,去伦敦上班的人乘坐火车往返;社区附近的农场商店把居民订购的食品、蔬菜放在各家门口的食品篮中;居民在自家花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为了鼓励步行,人行道上照明设备比较好,四处都设有轮椅通行、婴儿车的特殊通道。
  贝丁顿社区将节约、勤俭做到了极致,但是社区内房屋的配套设施都非常完善。和普通社区相比,贝丁顿社区的家庭可以节省45%的用电,50%以上的用水量,减少80%以上的取暖能耗,60%以上的私家车行驶里程。贝丁顿社区充分体现了贝丁顿社区最初的设计理念――环保而且舒适。
  “省钱”的贝丁顿社区,每周接待两批来自中国的参观团。
  碳排放的控制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案例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约为502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从节能项目的分布来看,建筑节能项目占30%左右。
  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举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行业各方搭桥和完善交易秩序和市场改进。能耗大的企业面对低碳减排时,虽然感觉到压力的增大,但是合同能源管理也让关联企业嗅到了巨大的商机。节能服务企业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从资金、技术到设备的一整套节能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后,从节省的收益中拿走一部分作为收益,达到节能服务公司与能耗企业间的“双赢” 局面。
  如何才能让建筑更加节能 ――
  从源头减少能耗
  室内温度依靠地下水降温,冷水在房子中循环升温后被送回地下循环往复。选用品质优良的聚氨酯板材做内外保温;在方圆35英里之内选购建筑建材,以减少运输能耗;首选“废弃物”或边角料、木屑;收集热力的房间尽量朝南,装上太阳能光电板转化电能;给屋顶、墙体和地面裹上厚厚的“大衣”,保温层可以将阳光、灯光、热水、烹饪产生的热能留住;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设施。
  上海世博会的几大地标性建筑――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江水源热泵系统。
  国际先进低碳技术与现代建筑的 组合
  
  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
  海外华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们思想的启示。
  8月中旬的上海,据当地人介绍当日的温度不高、湿度适宜。
  进入零碳馆一路参观下来,与场馆人员、零碳馆馆长、企业领导们互动的内容,像一场建筑专业的知识强化课程。
  伦敦案例零碳馆以英国贝丁顿社区为原型设计建造,建筑物内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示 范房。
  入馆墙壁上有一张手绘的结构图,清晰地向参观者介绍了零碳馆实现自给自足“神话”的原因。零碳展示厅内,2010年伦敦东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景沙盘,药囊抱枕,沿街小鸟和鸟箱,泰晤士河、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建,淘汰的列车,展现着英国的废物再利用、生物制药、伦敦街景、艺术长廊或餐厅……。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在案例馆内的碳系统旁,兴奋不已。
  零碳馆屋顶的风帽转动着寻找主力风向。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零碳馆在下箱体里放了很多的热回收芯片、热交换器、除湿芯片、加湿芯片,通过溶液除湿的方式使得吹入室内的温度保持好的舒适度。
  零碳馆的创意无限及先进的节约理念吸引了无数游人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零碳报告厅内,摆满了中央美院学生的作品――废物再利用的座椅。
  中午到零碳餐厅用餐。餐厅食物原材料来自上海郊区的有机农场,由零排放汽车运到场馆。啤酒瓶做的灯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废旧水管做的椅子、装在橙子里的冰激凌,能食用的餐具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垃圾的能源消耗,零碳馆想尽办法在游客不经意间把环保的生活理念渗透进每一个生活细节。松松散散的坐在餐厅里废旧水管的椅子上,与年轻有为的零碳馆馆长陈硕、实干型的中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朱辉东、服务烟台万华近三十年的房春光总裁助理等几位好友,从2009年零碳馆的筹备开始聊起来。
  身在其中的低碳建筑专家们
  能源结构推动了建筑业的转折
  《中国外资》:零碳馆开馆至今,让您体会最深刻的有哪些?
  陈硕:我2009年回国准备零碳馆,。开馆至今,我看到国内对节能减排做了比我预想的多的工作。零碳馆在设计初期定位为住宅及办公使用,但是零碳馆和世博会其他场馆一样,面临人群增加、室外空气和湿气不断进入馆内的问题。我们从各方面因地制宜的考虑了场馆的碳排放和谈排查的问题。我们还参与了世博会5.2万平方公里的碳核算的工作和内容,关注大量国内外人流的交通出行、水处理、基建的模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中国外资》:结合零碳馆,谈谈您对中国的低碳之路的体会?
  朱辉东:世博零碳馆使用的降低碳排放的新技术相当多,馆长陈硕在英国伦敦工作时,对英国零碳中心的整体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非常熟悉,后来把它搬到世博会中来,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很多方面比英国人做得更好,比方说外形更酷,外墙更精致(英国人偏爱红砖,而中国因为保护耕地,已经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又比方说为了降低造价,大量使用了国产设备技术,建设成本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效果却不差。世博零碳馆在零碳技术上“洋为中用”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英国纬度偏高,冬季湿冷,保温尤其重要,贝丁顿社区的建筑保温工作做得很好,仅此一项措施,就能降低近50%的能耗。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环保节能保温材料。中国迈向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中国人用得起的环保节能保温材料。这个工作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另外,零碳社区提倡大家在社区中的SOHO(居家办公一体化),减少因频繁工作出行带来的碳排放,这其实与我们国家多年提倡的“就近入学”,“就近就业”以节约资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如何与低碳的新经济结合起来,则是时代的新课题。在贝丁顿社区中,因为居民对环保的共同关注,对减少碳排放的共同认识,社区感就很强,邻里交往就很多,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生意。分享认同,创建价值。石岩大师说过“让实实在在的朋友成为有实力的人,让有实力的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我非常认同。贝丁顿人的环保理念居然能结合商业模式,实实在在可资 我国我民深度学习。
  谁的低碳是标准?
  《中国外资》:各位作为建筑业的专家,怎么理解低碳?
  陈硕:一谈到低碳,大家就想到要花钱,新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低碳最早的发起目的是为了帮大家省钱。我们所说的零碳,实际上是为了发展未来更加便宜的、最可行的城市发展模型。低碳并不是为了时尚、时髦、政治口号性的目的,也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物理学的定义,精确的对应千克二氧化碳,或者吨二氧化碳的数据。国际的低碳核查以碳交易和碳剂量的一系列数值为基准的。国内对低碳缺乏了解,很多新生力量都在试图推动低碳的前进,但是很少有人把低碳落实在数字上。
  朱辉东:低碳是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几十年前,欧洲就提出过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意译), 到如今还在一脉相承的推行,只有低碳才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就是定性定量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一词,意指承载力,包含生态、环境、能源、空间以及土地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前我们总在说中国地大物博,改革开放了三十年才发现这块我们深情热爱的土地实在承载力太有限,千年绿洲的阿拉善沙尘滚滚,百年平安的松花江洪水滔滔,而森林横遭五十年滥砍滥伐后的舟曲呢,泥石横流!温总理尊重科学,善待自然的表态,舟曲县长“为国贡献千万立方木材”动情述说,百姓的悲哭面容,种种画面交织,无不在提醒我们:中国,再也承载不起下一个三十年的盲目开发了,必须要科学发展,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低碳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是环保的时尚代名词,是定性定量的环保,而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必定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复杂的低碳建筑之路,理应始于最简单易行的外墙保温,始于最环保的聚氨酯 保温。
  房春光:烟台万华在建筑节能材料领域有很多年的经验,我们也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建筑中低碳的清晰理解,使用到好的保温材料大幅度降低能耗。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低碳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房地产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市场定位,谁与谁协作?
  《中国外资》:媒体的作用是帮助大家在合适的时间发出适合的声音。许多企业与我们的互动态度,让我们感觉企业更关注产品技术和后续服务环节。北极星创投的创始人邓锋曾经提到,他从硅谷回国后看到国内的很多企业专注的埋头做技术,他付出了比以往多的时间帮助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产品与市场如何可以良性接轨?
  房春光:我们最近的市场思路是低碳 + 生态 + 科技的整体方案。低碳的解决方案是,外墙保温用高档的保温材料聚氨酯,用低品位能源利用地源热泵做室内循环。我们与普来福公司合作的毛细管网可以做到房内恒温恒湿,其成本仅为德国产品1/3;生态的解决方案是,捆绑生态板业及后续服务的精装修给市场,提高房地产品牌价值,增加了房子的卖点。我们已经成立了万华房地产公司,准备做一个产品样板的示范社区给大家参考;科技方面,运用低品位能源,通过海水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都可很好的利用。
  陈硕:用专业的规划师、设计师,得当的处理城市绿化、道路交通、餐厅商店、农业、工业、建筑、垃圾处理等一系列涉及生活方式的系统,把复杂的矛盾相互利用。例如,玉米油和菜油供应给汽车;遇到合适的技术,通过生物能的回收和氧化,将垃圾变成燃料发电、发热驱动建筑的运转。一切的问题需要重新的界定,这将催生一系列的产业市场,这将影响下一轮以及更下一轮的发展机遇。
   市场”是否了解我国的建材产品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
  《中国外资》:您的谈话让我明白了保温材料对于低碳建筑的重要性,那么我国建筑保温节能材料目前的情况如何?
  朱辉东:目前国内的主要建筑保温板市场仍然被聚苯板占领,这个材料就是CCTV央视大楼起火中的元凶,现已被北京市禁用,俗称泡沫板,易燃且助燃,着火后散发刺鼻剧毒浓烟,溶液呈蜡烛油状下滴;埋入土中不能降解,又称“白色垃圾”;挂在外墙上,太阳直射超过摄氏70度就变形甚至开裂,导致外墙渗水,最终失去保温效果,是最典型的不环保非绿色建材,“伪节能”产品。8年前,我就接触过这个材料,合作的瑞士建筑师说,这个材料使用十年左右就要出问题(还是欧标产品)不保温了,我们国家已经不让用了。令人痛心的是,欧洲淘汰的设备,多数莫名其妙地流转到了中国,并且还被大规模推广。作为专业人士,看到中国刚刚受到重视,刚刚起步的低碳建筑中大量潜藏这个节能“杀手”,而不大声疾呼,有违职业操守。中国的建筑低碳,最有效的起点是保温节能。保温节能的材料选择,关键是可持续保温,防火以及环保。与建筑同等寿命的,耐久的,防火的,保温节能性能好的绿色建材,也就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材料,完全国产的目前只有烟台万华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板。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值得的。烟台万华的聚氨酯,突破了德国人的技术壁垒,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产能中国第一。与烟台万华这个大型国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很多低碳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从垄断技术到垄断市场,从被牵着鼻子走,到最终灰飞烟灭不过是寥寥数年。
  房春光:相对而言,聚氨酯在国内的销售占比大。聚氨酯不仅仅使用于建筑业,还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
  低碳建筑的发展,突破点在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筑材料的优化升级、不断复制的成功理念。谁为培训专业的低碳技术设计和整合团队买单?
  《中国外资》:你们所理解的低碳建筑的最佳节能办法和技术是什么?
  陈硕:在零碳馆的技术当中,大约有三十项左右的技术被环环相扣的使用到。零碳馆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太阳能发电、电能储存、生物能储存、水处理等具体的技术。实现低碳城市低碳技术需要大批设计人才,根据不同的城市形态因地制宜的规划其低碳模式。我们帮助英国零碳社区做了很多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人员到国外去了解低碳实施手段。
  朱辉东:聚氨酯保温是实现低碳建筑节能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因为使用者认识提高,国内市场目前正在迅速扩张。大冬天人如何才能觉得不冷?穿上鸭绒大衣呗。那么给我们的房子都穿上“保暖衣”,有什么不好?冬天,少买单燃煤采暖,城市天更蓝;夏天,省空调电费,还可以降低了空调安装功率大大省钱。未来再配合远大直燃中央空调,太阳能光伏蓄能空调,地源热泵空调,江水源热泵空调,海水源热泵空调等等新技术,我相信政府提出的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眼界决定方向 需求决定市场
  《中国外资》:什么是你们目前所关注的投资或发展方向?
  朱辉东:我们公司的投资主攻方向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低碳地产,在国内找到一家做新能源或是新材料并且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扶持其发展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陈硕:未来我们将更多的关注低碳设计、零碳中心代建。世博会结束后,我们会以世博零碳馆的世博后重建计划,与各地政府合作建设城市的低碳启动区,帮助城市建设城市基建。目前正在与上游的资金提供方进行谈判,用于帮助城市建设和升级城市的基建系统。争取出资50%、建设、设计、运营、技术、管理、工程、设备、协助低碳的产品提供方在当地落地产生更多的税收、教育、培训、就业、采购后帮助城市或产业来帮助在各个地方落户。
  急迫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外资》:我国在低碳的城市建设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陈硕:我有两个建议,希望各方关注。第一,建议国内相关机构尽早开展碳剂量方面的工作。碳交易在西方国家已经呈蓬勃发展之势,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欧洲因为低碳经济已经催化了大量的新型企业,出现了大量从事碳交易碳核算的体系。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快速跟进谈交易的进度。一旦中国加入了碳核算、碳交易体系,我国的人才和技术有可能跟不上。提前进行更多的碳核算工作,能让我们在未来国际在碳的谈判和位置上,判断更加理性。我已经与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中国的适合建筑方面的碳的标准和计量方法。第二,在低碳城市方面,我们提倡引进或关注新型的商业和开发模式,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应用,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能源模式的重新利用。未来我们可能不从电网买电,而是从邻居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买电。
  初衷很简单――全面减排
  《中国外资》:我们栏目的定位,就是希望更好的融合各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陈硕:城市是人类应对不同问题的一种方案,不同的时代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朱辉东: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把低碳之路走好,最终走到完美――零碳建筑。
  房春光:运用好的产品,保持好的生态环境!
  
  编者手记:未来拥有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城市就会更美好吗?使用豪华的配套设施,生活品质就能提高吗?有区别的建筑房屋,可持续发展的“家园”,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居住心态。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FIC

标签:之路 博弈 中国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