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古佛寺发展宗教文化事业之一得|宜昌古佛寺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包括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文化服务,作为服务也应当是一种文化事业,否则,佛教将难以为继。对此,宜昌古佛寺在自身的文化事业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心得:发挥闹市古寺优势,确立佛教文化思路;潜心佛教理念传播,丰富文化服务项目;着力佛教文化推介,提供佛事活动服务。
   关键词:佛教;文化事业;服务;宜昌古佛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49-02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包括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文化服务,作为服务也应当是一种文化事业,一种特殊的文化事业,否则,佛教将难以为继,信众将无所皈依。对此,古佛寺在自身的文化事业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发挥闹市古寺优势,确立佛教文化思路
   发展宗教文化产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佛教信仰的必须,民生需求的必须,社会和谐的必须,文化繁荣的必须。为了进一步满足信众对佛教文化的需求,把宗教文化作为一项事业推向社会势在必行。
   古佛寺在佛教文化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38年前元代初年的三圣宫,即见于志书的公元1265年所立寺庙。三圣宫破败后重建于民国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因供奉一尊古佛而名古佛寺。日军侵占宜昌时,古佛寺被日本浪人破坏,收复宜昌后再建。该寺是解放初期宜昌市城区的28座佛教寺庙中,仅存的一座佛教殿堂,其殿具有清代晚期宜昌地方建筑风格。1962年古佛寺即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再度被确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市政府相关部门下文同意恢复古佛寺佛事,从而该寺院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地位得以恢复。从此,古佛寺逐步成为宜昌市城区乃至三峡地区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和佛教文化基地。
   客观地说,寺院前期的运作阶段,我们的工作着力点放在改善本地相关部门和市民对寺院的了解与认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地区影响力。在取得运营与佛事相应资质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之后,经过数年的工作磨合,寺院内部已经凝聚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佛教信仰基础牢固的信众群体,为今后寺院的佛事活动和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本寺院面临的环境和实际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践,同时走出去,云游考察,学习外地寺院经验;也请进来,聘请国内高僧及相关专家来寺院传播佛法知识,我们诚恳地向其求示索因。经过不断地参究,我们逐步明了“以佛教教义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战略思路,让寺院文化融进世俗社会,让寺院相关服务走出去,让佛教寺院文化走出去,同时把文化服务项目带进来。在工作中我们逐步体会到,佛事活动要得以顺利开展,佛教理念要得以持续传播,服务社会要得以持之以恒,必须依法进行宗教活动,取得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并为其服务。为此,我们着力构建一个集佛教信仰、佛教文化研究、文化旅游、佛事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宗教事业文化实体。我们体会,这一佛教文化发展的思路,是一条于佛教、信众、社会都有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二、潜心佛教理念传播,丰富文化服务项目
   教职人员需要虔诚履行教职、潜心修持自身、传播佛教理念、服务信教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教职人员的精神状态突出反映了该宗教场所的整体面貌,关系到该宗教场所的外部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引导教职人员投身于佛教理念的虔诚传播和文化服务。
   佛教信仰需要虔诚,佛教理念需要传播,传播需要勤奋,需要服务意识、献身精神。我们积极参与佛事交流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展示、提升古佛寺宗教文化品牌效应。我们尽量利用古佛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宜昌城区的佛教文化及其事业在当地文化发展中占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寺院僧团组织坚持寺内日常佛事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寺外相关大型佛事活动,参加周边地区信众居士联合开展的集体佛事活动。为了进一步增强信众信任度及古佛寺的知名度,外出参加佛事活动回来后,我们迅速将收集、整理的图片及文件资料,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进一步增值其传播效应。
   考察都市佛教的发展道路,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僧人修证的精神与虔诚,一是僧僧侣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造就适应当代社会的新一代僧人,让寺院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作为宜昌城区中心唯一的一所佛教文化场所,我们尽力利用自身这一区位优势,推广寺院佛教文化项目。每逢佛菩萨圣诞或其他纪念节日,每逢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旦、腊八、春节、庙会、传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普佛仪式日及释迦牟尼佛圣诞日等法会,我们都会举行一定规模的佛事活动。活动期间,寺院将全力以赴组织信众来寺内参拜。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随着人脉和经验的不断累积,香客群体会潜移默化,不断发酵升腾,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观光游客及信教群众将从中感受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历史文化的丰厚,从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这些活动中自然丰富了僧侣自身的文化内涵。
   我们同时感到,面对社会民生巨大的精神需求,佛教不能回避,必须立足于都市,服务于民生,回馈于社会,因循守旧、踞守山林的佛教是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一切形式和方法,传播佛教文化,弘扬和谐理念,满足民众需求。我们用好每一笔善款,逐渐丰富、充实寺内佛教用品,经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依法创建、登记、注册了本寺期刊《燃灯》杂志,以此反映信众声音,表达读者诉求,沟通相关信息,张扬积德行善,推动社会和谐,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信众的需要,僧俗共赏。目前,寺庙受场地的限制,出让的佛寺用品和相关商品还不能充分适应游客与信众的需求,为了不断满足游客、信众对佛教文化的好奇心、求知欲、虔诚心和奉献感,我们注意开发丰富多彩的佛事纪念品,既发展了文化事业,又让信众一到古佛寺,就感受到清净安宁,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信任感、归宿感油然而生。我们不仅创办注册了期刊《燃灯》,而且设计、制作了一些佛教明信片、纪念册、带有古寺标示的服装饰品等精神产品,而且编辑、出版了《图解古佛寺》、《世界名人论佛教》等读物,将这些读物和物品一一介绍和推荐给游客、信众。在寺院恭请佛事用品时,我们放开思维,安排法师,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规定,在特定时间带领大家放孔明灯、放河灯祈福,从而吸引更多香客。总之,我们尽量将一些大众喜爱的活动结合佛教特色来推广。如此不仅提升了本寺庙佛教文化品质,也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三、着力佛教文化推介,提供佛事活动服务
   佛教文化像其他文化一样,需要不断地推介自己,让受众了解,让受众感受,让受众信赖。我们将寺内相关部门作为主要推手,由他们聘请代理人员,依法积极与社会团体及各方人士接洽、探索、商讨、促成相关佛事文化社会活动。我们积极推广古佛寺禅茶、古佛寺素食等特有佛教文化的用品,逐步形成和完善寺院事业链条,这些文化商业性活动使寺院得以稳步、有序、健康发展,从而有实力提升古佛寺在本地和相邻地区的影响力,吸引各界人士走入寺院,了解佛教文化。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整合现有资源,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创新,激励进取,充分发挥寺内僧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寺院进一步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我们尝试引进专门人才,在寺院实行“选贤制”、“聘任制”,由寺院民主管委会对聘任人员进行考核及使用。
   对于寺内法物的供请及佛事活动的相关安排,从物品的规格、门类、外观、档次以及供请价位上,依据佛教教义教规,遵从价值规律,审视现实状况,作出调整幅度。同时设计出既符合佛教仪轨,又适应现代需求的综合服务,让斋主与寺院主管部门接洽所需服务事宜。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佛教文化引导,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充分展示出我们寺庙的专业度、虔诚心,使广大信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佛门体验,接受心灵洗涤,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因此得到相应提升。
   我们知道,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文化现象,也需要与时俱进,也必须适应并且服务于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包容宗教、尊重宗教、了解宗教、研究宗教已成为当代人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推向社会,利国利民利教,符合宗教与时俱进的精神。只要我们虔诚履职,依法依规,认真挖掘,深刻领会,扬长避短,弘扬精髓,宗教文化事业一定会健康发展。
   发展宗教文化事业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虔诚是最好的服务,服务是最好的推介。寺院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广泛的人脉关系,一定的社会影响,良好的服务质量,必将促进本土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构建平安寺院、和谐宜昌贡献一己之力。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标签:宜昌 佛寺 文化事业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