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瘘_乳腺导管瘘78例诊治体会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乳腺导管瘘78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病理检查。治疗是切开与乳腺导管瘘相连的乳腺导管,彻底刮除炎性组织并充分引流,术后行换药治疗愈合。结果经3周左右的换药,所有伤口都愈合,术后随访30例,无一例复发。结论结合病史、体征易于诊断,疑难病例术前可做细胞学检查。疑为乳癌者,应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为防止乳腺导管瘘复发,术中应充分切开瘘管及其近端乳管,并切开乳头引流。
  【关键词】乳腺导管瘘;搔刮术;引流术
  
  乳腺导管瘘是原发于乳晕及其附近的化脓性病变。它与妊娠和哺乳无关。其病因不明,如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目前无一致肯定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的78例乳腺导管瘘的诊疗经过,探讨乳腺导管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乳腺导管瘘78例,其中女77例,男1例,门诊病人46例,住院病人32例。年龄19~70岁,平均3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晕周围或稍远处的瘘管或窦道,既有单侧也有双侧、既有单发也有多发瘘管。最多者合并有4个瘘管。部分病人的瘘管周围有压痛硬块。
  1.2手术方法局麻或静脉全麻下,由瘘管处置入探针至乳头探出,以探针为引导,切开乳头、瘘管及皮下组织,使瘘管及与之相连的扩张导管完全敞开、刮除瘘管周围的炎性肉芽,切除瘢痕组织,填塞油纱条,加压包扎。若能完整切除瘘管及其邻近受累组织者,则行一期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术后处理3~4天后解除加压包扎,继续用油纱条换药。每隔2~3天换药一次。持续2~4周,伤口即可愈合。若一期缝合者,则术后8天拆线。
  2结果
  手术病人78例,单侧乳腺导管瘘者63例,双侧15例。近1/2者有乳头内陷。其中73例做了病理检查,均可见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或脓肿形成。一般每隔2~3天换药一次。持续2~4周,伤口即可愈合。最长者换药41天。随访30例住院病人,无一例复发。
  3讨论
  3.1病因及临床表现乳腺导管瘘多发于青壮年妇女,年龄在28~45岁之间,平均33岁.病程长短不一,为数月到数年。
  乳腺导管瘘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细菌沿扩张的导管逆行感染且引流不畅,形成乳晕旁脓肿,继而破溃形成瘘管。瘘管外口可以愈合,但由于感染持续存在,又可再次破溃流脓。其主要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厌氧菌等多细菌共同致病⑴。导管扩张或乳头内陷时,鳞状上皮细胞从导管口向纵深延伸,覆盖在导管内壁上,其角化鳞屑和脂质分泌物阻塞导管诱发细菌感染。本组病例中近半数有乳头内陷,说明乳头内陷或畸形是乳晕周围炎症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
  乳腺导管瘘典型病例为乳晕旁包块,急性炎症时,局部红肿热痛,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等。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可缓解,瘘口可以愈合。但多数瘘口只是暂时愈合,以后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出现乳晕旁脓肿。查体乳晕或乳晕旁局限性隆起,伴压痛。挤压乳晕包块可见有脓液从乳头或瘘口处流出。
  3.2诊断对有典型病史的28~45岁女性病人,结合查体诊断不难。病程中使用抗生素有助于病情好转也可以帮助诊断。疑难病例术前可以行细胞学穿刺检查,若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有助于明确诊断。疑有癌变者应做快速冰冻切片。
  3.3治疗目前尚无一致肯定的治疗方法。手术仍然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首选方法。术前术后辅以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切开与乳腺导管瘘相连的乳腺导管、彻底刮除炎性组织并充分引流、完整切除瘘管及其邻近受累组织。较多学者主张完整切除瘘管及其邻近受累组织,切口行一期缝合⑵。另外对病变广泛,复杂瘘管,乳房严重畸形,行部分乳房或全乳房切除。本组将瘘管切开、彻底搔刮、充分引流,待创面肉芽增生后行二期愈合,无一例复发。我们认为瘘管未完全切开、引流不畅、窦道残留是感染和复发的关键。总之,切开与乳腺导管瘘相连的乳腺导管,彻底刮除炎性组织并充分引流,术后行换药治疗,是治疗乳腺导管瘘较理想的方法。其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志全,黄汉源.乳腺导管瘘的诊断和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4):252
  [2]Dixon JM,Thompson AM .Effective surgical tredtment formammary duct fistula.Br J Surg,1991,78(10):1185

标签:导管 诊治 乳腺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