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研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校毕业生通过网络搜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由于发布信息的就业网站数量众多,而毕业生并不清楚哪些就业网站当前正发布适合自己的招聘信息,所以造成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不能充分掌握当前有效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分析就业网站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分布特点,通过技术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段,采集、整理并发布各就业网站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建立能够帮助毕业生及时检索获得充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平台。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招聘信息;信息资源;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53-04
  当前就业制度下,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通常均以信息交换起步。用人单位需要了解毕业生基本状况、受教育经历和实践经历等,而毕业生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学历专业要求等。信息交换主要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方式。有形市场即传统模式的招聘会、宣讲会、需求对接会等。无形市场主要依赖网络。如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招聘网站、高校就业网站。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无形市场凭借就业成本低、信息互动快等优势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从服务毕业生的视角,分析在无形市场中,如何突破市场和技术壁垒,合理开发利用用人单位就业需求信息资源。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为方便后文展开讨论。避免对相关中文词汇存在模糊性认识,本段对相关词汇进行定义;而后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理论进行阐述。
  1.相关概念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发布或传播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和招聘需求信息。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行业、性质、规模等;招聘需求信息则包括招聘职位、数量、要求和薪资待遇等。
  就业信息源:用人单位选择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平台。
  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转载发布就业信息源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平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纯意义上的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很少,大部分就业网站均为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混合体。
  2.相关理论
  不完全竞争: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市场中的资源才能得到最优化最合理的配置。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制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致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法进行信息交互。
  信息不对称:经济学角度的信息不对称指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买方掌握更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得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反之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于用人单位缺乏对高校人才培养状况的了解、不能准确评估就业信息源的影响范围等原因,选择不合适的就业信息源致使相关毕业生无法及时乃至不能获取信息。从而降低用人单位人才招聘质量。
  二、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分布状况
  要想开发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资源首先必须了解这些资源的分布状况,即要了解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分布状况。
  1.就业信息源的类型及特点
  就业信息源根据其主办机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高校的就业网站;二是依托政府背景资源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三是社会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其主办机构通常是具有很强专业服务能力的上市企业;四是用人单位自己的网站:五是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
  不同的就业信息源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能力的差异等原因呈现不同的特点。高校的就业网站通常免费发布信息,直接面对高校毕业生,985、211等重点高校的就业网站是知名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重要就业信息源,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就业网站也是相关行业系统发布招聘信息的主要平台。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大都免费发布信息,招聘功能完善,是不少中小型企业的就业信息源,但是对成熟人才和对毕业生的需求混杂,不易区分;另一方面,受政策指令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在该类网站发布。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拥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能够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定制招聘广告和招聘系统,招聘网站本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招聘单位形象宣传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线下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人才外包服务,因此受到部分大型国有、外资企业的青睐,但并不以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为主。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用人单位会选择自己单位的网站作为就业信息源。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一般提供有偿网络招聘服务。主要定位于社会成熟人才招聘信息发布。
  2.省略)等,搜索结果针对性显著提高,且覆盖大量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
  三、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分布存在问题
  在就业双选的无形市场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估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的信息交换。追求所能追寻的最优资源。从毕业生角度看来,在完全竞争的理想环境下,每一个有求职意向的毕业生应该能够通过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检索查询一定时间内所有适合自己的就业需求信息:但在实际中,由于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非常分散,毕业生只能检索到有限的就业需求信息,而丧失一部分求职竞争机会。不可否认。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的分散状况是政策、市场和历史多重作用的结果,但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优质信息的偏向性集中,不少就业信息源设置信息壁垒以及以下三个因素的累积效应阻碍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1.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就业市场中的供需双方信息交互是不充分的。近年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调整革新,而用人单位并不准确了解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等,用人单位依靠往常招聘经验或仅凭对专业分布人数、学校概况的了解,选择就业信息源,致使招聘信息被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充分使用,而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不能被充分利用,影响招聘效果。
  2.优质信息的偏向性分布
  优质信息资源偏向集中在重点高校就业网站和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网站。用人单位追寻素质高、能力强的毕业 生资源,往往对985、211高校毕业生有所偏爱,因此,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名校的就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却与一般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失之交臂;实力雄厚的用人单位通过外包的方式,委托社会专业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招聘,优质的招聘信息只能在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站发布。
  3.就业信息源的壁垒
  并非所有就业信息源都是完全信息共享的。部分高校出于信息仅为本校毕业生所用的考虑。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限制外校毕业生查看本校就业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部分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站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从技术上限制应聘方式,并作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的申明,从而防止被其他就业信息源或传播渠道转载。
  上述三个因素单个看来影响不大,但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连锁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呈现乘法放大的结果。
  四、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网络挖掘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的目的是建立不受就业信息源分布影响、凡是对毕业生有需求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都能被广大有求职意向的毕业生充分使用的机制和平台。针对当前就业信息源分布的特点,结合考虑就业信息源分布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分布是分散的,但是优质资源却是相对集中分布的。虽然某些政策、市场和技术限制无法突破,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技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建立一个能够采集、整理并发布海量的、有效的、针对不同群体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信息平台。
  1.采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采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基础。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是从哪里采集有针对性的毕业生需求信息;二是如何采集信息。解决这两个问题即在于确定采集数据的技术手段和就业信息源。
  采集数据要使用网络技术。采集就业需求数据可以通过人工逐个查阅就业信息源。手动转至信息集中的平台,每条信息经过人工干预,信息质量会得到一定保证,但是由于就业信息源众多,就业需求数据海量,无法完全人工处理,所以必须借助一定的网络技术;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通过爬虫(crawler)技术,一种能够高效抓取网络资源的程序。利用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快而准确地抓取相关就业信息源的就业需求数据,但是程序不能准确读懂每条就业信息里的文字内容,需要人工跟进加工处理。
  就业信息源要按照质量和效率分类。不同就业信息源提供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充分利用爬虫技术,节省资源。对拟抓取数据的就业信息源应该有分类、有次序。不同类型就业信息源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中Y坐标“质量”指所提供招聘信息受求职毕业生的关注度,质量越高,所提供招聘信息的被关注度越高,X坐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提供针对毕业生招聘信息的数量,效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提供信息越多。根据前文用人单位选择就业信息源的原因,知名高校就业网站(包括校内相关论坛)不仅能够提供专门针对毕业生高质量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而且全年除6至8月份外,每月提供信息数量不在少数;专业就业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由于市场竞争、政策指令的影响,在某一时间段内能够提供部分高质量的用人单位信息。而平时能够提供大量的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知名用人单位网站仅在特定时间提供本单位招聘信息,而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信息状态:而大量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由于其本身影响力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很少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所以考虑对抓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采集的就业信息源及其先后等次应该是:知名高校就业网站、知名用人单位就业网站、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可以忽略。
  
  2.整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整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关键。面对海量的从不同就业信息源通过爬虫技术采集的就业需求数据,由于采集数据格式、文字表述方式以及其他计算机本身不能识别的因素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干预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采集的海量信息是否都需要加工处理;二是重复的信息如何识别并处理;三是采集的信息经过如何处理才能被求职毕业生查询检索使用。解决这个三个问题即在于做好采集毕业生就需求信息的评估,用人单位数据库的建立和需求信息的同构化标注。
  采集就业需求数据要进行评估处理。由于每一条就业需求信息均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有限人工干预的状况下,为最终得到高质量就业需求信息,必须对拟进行处理的信息进行先后排序。评估每一个收集的就业需求信息的质量,是否能被毕业生关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型,对每一个收集的信息进行评分。公式如下:
  Y=W1*X1+W2*X2+W3*X3+W4*X4+……+Wn*Xn
  其中,Y表示应变量评分结果;W表示权重;X表示自变量因素,如就业信息源、工作地区、用人单位以往评价、发布时间等毕业生关注因素。自变量和权值均需要根据对毕业生关注因素的了解状况进行赋值。所赋值是经验值,也是假定值,而最终确定值必须通过一定时间测试。根据输出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际被关注度来确定。
  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要依“据”建立。由于用人单位选择不同的就业网站同时作为就业信息源。即意味着不同的就业信息源可能会采集到同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信息;不同的就业信息源之间还可能由于对同一单位名称称谓不规范导致采集同一家用人单位的信息被当作两家用人单位处理,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数据重复、冗余。同一就业信息源不同时段内会提供同一用人单位的不同招聘信息,如果不能识别两次发布信息的用人单位为同一单位,两次发布的招聘信息则会被当做两条不同的信息处理,其中同样的用人单位信息被重复处理两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有标准依据的用人单位数据库,其中核心内容即在于要通过一种编码能够区分用人单位,建议使用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组织机构代码。不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事业法人还是机关法人等均具有唯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与之对应;该数据库也可以包含其他诸如单位性质、行业分类、通信地址、所属地区等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当同一单位信息被重复采集时。可以此库作为区分依据。
  采集就业需求数据要同构化处理。将不同就业信息源的信息通过一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展现。难点在于信息的融合。信息的融合即同构有两种方案:一是构建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数据格式必须能够尽可能兼容各就业信息源的数据格式。但是完全兼容各种格式肯定无法实现,必须要人工参与处理,且处理工作量较大,从而决定在有限的有效时间内能够处理信息总量有限,其优点在于信息发布后可以按照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数据格式标准进行检索,相关信息可以按照数据项设置进行统 计;另一种方案是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以纯文本格式作为信息格式,无论不同就业信息源的信息格式如何复杂,最后都会以纯文本的形式在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体现,该方案人工处理工作量相对第一种方案较小。但是为了让每条招聘信息能够被检索到,必须给每条招聘信息文本加注标签或者关键字,由于收集的信息均为文本,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指标统计存在难度。总而言之,第一种方案就业需求数据是以各种数据项形式存在。易检索、易统计,但是人工处理工作量大;第二种方案就业需求数据以文本形式存在,可检索、不易统计,人工处理工作量小。
  3.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验证。采集的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即可以各种渠道进行发布,发布过程直接面向用户,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信息发布平台是信息的供给方,毕业生用户是信息的需求方,没有了用户,信息发布就失去了意义,使得前功尽弃。因此就业需求信息发布这一过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已有资源进行个性化服务,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用户充分利用被挖掘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度了解分析毕业生用户的需求、已挖掘掌控资源及可拓展派生资源,并一一建立资源与需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递级延伸。在最初的需求层级中,在面对的海量的就业需求信息中,大多数毕业生都会理想地追求优质的就业信息,如大型国有、外资企业的管理、研发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管理岗位等,这些用人单位大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职位薪资较高或稳定、福利待遇好;在第二个需求层级中。在经过比对发现某些优质信息与自己条件不符后,毕业生会逐步回归理性。根据自身条件检索适合自己的优质信息和一般信息;在第三个需求层级中,毕业生在锁定目标就业信息后,在掌握目标用人单位的单位信息、岗位信息的基础上,会试图了解该单位的招聘模式、他人对该单位的评价,前人应聘该单位的经历有无可借鉴之处等等。
  已掌控资源、可拓展资源与需求对应,如图2所示。经过采集、整理的毕业就业需求信息,特别是其中经过采集过程中评估为高分的优质信息均是已掌控资源。为满足前两个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建议在信息发布平台的首页显著位置或者宣传渠道中优先发布优质信息。以满足大多数毕业生追求优质就业信息的需求;通过设置模糊检索、标准检索、短信定制、页面定制等方式,帮助理性的毕业生从海量的就业信息需求中查询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建立毕业生与就业信息的交互机制,如毕业生可对信息进行评价,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把时效性较高的信息主动推送给相关毕业生:建立毕业生与毕业生用户的交互机制,如通过BBS、微博的技术手段帮助相关毕业生相互交流。增进对用人单位,特别是知名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方式的了解。信息评价的结果、交流的历史纪录均可作为可拓展资源进行分类纪录。以便与其他有意应聘的毕业生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
  [2]王磊.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60.
  [3]许尔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71.
  [4]何雪梅.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J].科技信息,2010(22):65.
  [5]李琳琢.网络爬虫软件的研究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1(5):142.
  [6]嵇小怡.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J].大众科技,2006(3):180.
  (编辑:金冉)

标签:信息资源 高校毕业生就业 需求 网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