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儒家思想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儒家思想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三字经》里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可以说,教育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已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好比果树,道德是树之根,才华是树的花朵与果实,如果没有根的滋润,它是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的。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
   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儒学观念,时刻准备把儒家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学校德育教育利用儒家思想为载体,对青少年立身处世是有好处的,因为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友爱,为人要有与人为善等思想。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 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的高尚师德,首先是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纪律与社会公德,作青少年的表率。教师的师德、性格、意志、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师必须讲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者,人之楷模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教师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价值;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生态度。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 以儒家经典中的语言话语引导学生 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是把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的。
   《论语》、《孟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是研究孔孟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语》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对于中学生来说,于丹《论语》心得是很好的读本。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她能让我们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3. 汲取其中的学习方法的精华,为我所用 孔子的学习方法最著名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动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这些民族的瑰宝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懂得的方法,它不但使我们懂得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去做人。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进修与提高。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4. 以课堂为主阵地,使其成为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古语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人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可以说,教育环境决定了学生的一生。孟子强调了教育应当有“时雨化之”的模式,应当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
   总之,当今有的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独生子女,使子女觉得这种爱理所当然,他们全然不懂得感恩。有的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爱也漠然受之,视为当然。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目前,素质教育已提到中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我们相信在将来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师生间、家长子女间会建立一种儒家仁爱思想所倡导的融洽、和谐的友谊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
  
  

标签:浅析 渗透 初中语文 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