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大全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面,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以下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一、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学生若对老师产生好感,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古人云“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作为教师,当学生一旦对你产生了好感,他就会连带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产生好感,从而更自觉地去学习,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博得教师对他(她)的注意和好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二、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潮大,引力小则潮小,引力过弱则潮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海潮现象”。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兴趣是重要的支点,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教学时就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的兴奋点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也就是产生“海潮效应”。特级教师徐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是这样实现“海潮效应”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要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就要考虑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
  生1:策略就是做题目时的方法。在古代也指谋略,是用来获得战争的胜利的方法。
  师:说得不错,你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2:在《三顾茅庐》的故事里见过,就是指计策。
  生3:《孙子兵法》里讲的全是策略。
  ……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那么在我们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
  ……
  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现行教科书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所谓“策略”就是“根据事情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对策”,实质上是对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体会、提炼和升华,由于“策略”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就必须使学生把“策略”与具体的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徐老师就是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开门见山的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者用过?”学生由《三国演义》到《孙子兵法》,由《三顾茅庐》到《田忌赛马》……,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很快被激活了,把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到了“策略”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三、情境效应
  
  情境效应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在学生面临问题情境时及时地向学生讲解教学目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持续、稳定的良好情感,通过自我发现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信。教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因此,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目标的首要问题。
  有一次体育课上进行了篮球比赛,我班输得很惨,学生情绪非常激动,恰好下节数学课又要上新的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于是我提早来到教室,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本次比赛失败的原因,然后我问:两班投球几次,命中几次?命中的次数占到了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上9/20、8/17。接着告诉学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命中的次数占到了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即命中率)进一步探讨失败的原因,那么,命中率究竟那班高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只要比较9/20和8/17的大小。就这样我们进入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整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想出了多种比较的方法,还找到了比赛失败的原因。这节课不但把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还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归结为现实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的应用,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些生活实例构成了他们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摩西奶奶效应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到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摩西奶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产生“摩西奶奶效应”,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巨大的发挥。
  有一次课上,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后进生”在黑板上错误地列成“288÷36”,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甚至窃窃私语,“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做错题的学生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那位板演的学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后进生”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6×3=108(台)。这样,又得出了这道题的另一种解法36×(288÷36-5)=108(台)。
  这位同学非常高兴地回到座位上。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不例外。因此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些“心理效应”时也应该注意:一是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显性的数学知识上,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二是运用的时机要恰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达到“情智共生”的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不可忽视 效应 数学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