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以校本研修促进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研修促进个人成长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校近年来,深刻意识到建立一支优秀教师团队的重要意义,并尝试着以校本研修为支点,按照个体、组群、团队三个层级,循序渐进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实践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个体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修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 引导课堂反思  校本研修是建立在教学具体问题上的研修活动,所以学校首先引导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反思我们每_二节课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通过每日的教后记的撰写,教师们能及时反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定期指导和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后记的撰写,写出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每学期还进行评选,并依据教代会文件给与优胜;者发放荣誉证书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学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会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 倡导问题反思  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校以课题、案例为载体,积极倡导问题反思。组织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课题,形成了以省级规划课题为龙头、市区级课题为两翼、校级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更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这种带着课题任务,用“案例研究”的写作方式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是一种被教师易于把握的更为生动的活动形式。
  
  二、组群在同伴互助中共进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它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 立足课堂,强调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把教师研修的重心放在课堂,解决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研究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研修活动。
  (1)改进教研组活动。当前大家应有一些共识,即教研组建设存在一些“虚化”现象。出现了“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功能单一化”的问题,教研组活动变味为教学信息的上情下达,很少有意识地开展学科整体的发展研究,去反思本学科新课程的实施与行为。故现在要求每个教研组每月一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原则是“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如:作业分层布置研究,“作业档案”研究,月考命题研究以及中考解题的心得体会交流等等。总之要着眼于全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多种措施的推出和落实,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2)开展“听后评”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应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的“听后评”活动,活动中本学科教师必须全员、全程参与,及时进行集体评课,写好评议,推荐优秀课例。为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教务处和教科室每学期最好推出四至六堂全校性示范课,由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听课,共同学习观摩。活动的宗旨应该把这种方式作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和途径,避免成为变相的评价手段或者作为背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活动,真正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3)建立教师帮带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2 定期举办教师沙龙,开设教师讲坛。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比较多,骨干教师还需要提升和培养的现状,可以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骨干教师成长沙龙”,帮助他们确立自身发展的近期、中期、长远的发展目标,提前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激励他们的内驱力。沙龙成员定期开展活动,教师带着自己的教育体会,实践感悟及读书心得,在和谐互动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碰撞。如“读书交流会”,“论文展示会?。活动中领导率先示范,将论文的摘要精心制作成课件,在活动中予以了展示,沙龙成员也积极汇报和交流自己撰写的论文,目的是让同仁们分享、汲取和借鉴,共享思维大餐。
  为了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营造全员参与的互动性更强的学习氛围,学校还应创办一种富有人文情趣的教师讲坛。让教有所思、学有所得老师们在“教师讲坛”中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不断进取。教师讲坛会真正成了教师们的一道精神快餐、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3 “网上沙龙”、“电子刊物”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校本研修的方法。
  我校在每一次名师送课、专家讲学、沙龙活动之后,教师们都是先集中后分教研组进行组内研讨,并写出学习体会或听课反思,第二天就将学习体会以blos的形式上传校园网,教科室再将教师中的优秀反思汇编成教科研电子期刊,供全体教师学习和交流讨论。
  学校还定期在“校园论坛”上公布研讨主题、提供学习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抽空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贴在“校园论坛”上和同行交流切磋,相互借鉴启发。这种无须集中的校本研修为教师们搭建了一座思想交流的桥梁,加强了教科研的力度,加快了老师们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历程。
  
  三、团队在专业引领下提升
  
  校本研修虽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因为它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
  我们认为专业引领应该是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引领的方式主要应有两种:一是隐性的专业引领: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学校应要求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每到寒暑假学校最好布置老师一些作业――如撰写论文,写读书摘要,做中考题等等,这会使教师的内蕴更加厚实。其实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二是显性的专业引领:靠专家、行家和骨干的指导,即加强专业人员的引领、参与和指导,避免同水平重复和低层次徘徊。学校可聘请省市名特优、骨干教师担任学校的名师顾问,成立了“名师顾问团”。顾问团的专家们定期与教师们开展互动活动。教师们在与专家名师的零距离接触中,会增长教育智慧,能从心动上升到行动。有专家的指导,不仅能提高教师研究的层次,还可以使校本研修不致于坐井观天,甚至迷失方向。另外学校还组织一些市区教研员和名校的特级教师、名师给全校教师进行“名师送课”,也挖掘本土的优秀教学资源,请本校的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市区青优老师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这种多层面的教学引领,让教师们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的,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使师生双方身心得到满足。应该说这些活动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标签:校本 研修 团队建设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