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培养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农村学校学困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因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新形势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学习兴趣有关。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识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识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出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 优化新课导入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犹如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它维系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命运,成功的开讲可以使学生激发兴趣,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运用故事引入法、直接介绍法、创设情景法来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创造学思想录》时,我运用了故事引入法,具体是这样导入的: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劝说寺院用这梳子增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用以上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故事来导入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文章。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我运用了直接介绍法,具体是这样导入的:“1936年2月,黄土高原上正是大雪纷飞。毛泽东正在指挥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准备奔赴河北抗日前线,面对莽莽雪园,毛泽东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1945年在重庆,这首诗如平地一声春雷产生巨大反响,从青年至老者,从城市到乡村,从办公室到茶房,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时蒋介石慌了手脚,便召集大批反动的文人墨客,写了许多首诗词与毛主席的比试,结果是因他们自己的诗格调低下、毫无文采,比试不过而狼狈收场,这首诗大家想学习吗?”“想!”“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通过介绍这首诗的有关背景,激起学生极大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 创造参与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如果学习仅是学生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媒介来进行的话,那么学习起来被动枯燥,又哪来兴趣可言?采取一种新方式,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方法。
  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辩论也是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学习《西游记》时,我就问学生你愿意与猪八戒交朋友吗?有同学回答愿意,因为猪八戒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是孙悟空的好帮手。有同学回答不愿意,因为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吃贪睡,自私自利。有同学回答愿意,因为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有同学回答不愿意,因为他畏惧困难,一遇到挫折,就闹着要散伙,回高老庄。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又如在学习《孔乙己》时,结尾一句:“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于是在学生中就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孔乙己死了,并且举出了许多证据来证明,有同学说孔乙己生活在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他必死无疑;有同学说孔乙己四体不勤,好吃懒作,破衣褴衫,适值冬天,很难存活;有同学说:假若他不死,他那么好喝酒,一定会来喝酒的;有同学说假若他不死,依他清高的性格,一定会来偿还十九文钱的。同学们放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另一种观点认为,孔乙己不一定死,并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给孔乙己设计了许多喜剧性的人生。如巧遇范进、红顶商人等。这些想象不一定合乎客观实际,但他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 寻找闪光亮点
  马克•杜温曾说:“一句赞美的话可使他保持两个月的好心情。”作为教师,偏爱学优生几乎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但社会需要和职业责任告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尤其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褒奖,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善于使用赏识教学,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发现问题、写作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学困的学生,一般老师的做法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青睐有加,以为只要成绩好,其他缺点是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对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克制自己的厌恶和不满情绪。殊不知,有时赞赏造成的道德震撼比厌恶惩罚更强烈。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如:“好样的”、“你很行”、“你真棒”、“真了不起!”、“你一定会成功的”等,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开“小灶”吃“偏饭”,多关注,多鼓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
  (孙吉军 江苏省仪征市铜山中学 211400)

标签:几点 学习兴趣 语文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