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巧用错题资源 点亮数学课堂 让“生活”点亮数学课堂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生活原型",发现数学问题,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力求在课堂上奏响"生活"的乐章,让"生活"点亮数学课堂,从而进一步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我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它的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与亲切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关键词:延伸 发现 抽象 延续 应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对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出了精彩的描述。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生活原型”,发现数学问题,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切实感受身边存在着数学,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向课前延伸―――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领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1、在现实中寻找“数学原型”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寻找生活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现象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是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2、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服务。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在导入时,先板书“字母”并让学生齐读,再让学生寻找在身边哪些地方看见过,学生的思维马上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开始搜索:
   学生甲:选择题中A、B、C、D
   学生乙:扑克牌中J、Q、K、A
   学生丙:摩托车牌照上
   ……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很多。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在课上体验――在生活中抽象数学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1、勾勒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这样的内容恰好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描绘生活画面,寻找内在规律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
   三、向课后延续―――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中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而课后的实践延伸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熟练起着“催化剂”与“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实践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应用。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从实践中发现,真切地体验数学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左右,数学能学、好学、要学;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焕发生命的活力,必须奏响“生活”的乐章,让“生活”点亮我们的数学课堂;进而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步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用武之地。

标签:点亮 课堂 数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