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考期间赌博猖獗/皇帝做广告_给赌博的做广告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清末科考期间赌博猖獗   文/赖晨    赌博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丑恶陋习,也是危害社会的一大毒瘤,历代统治者莫不欲除之而后快,但往往屡禁不止。清末,它还和科举制度紧密相连,泛滥成灾,难以根治。
   聚赌的有无业游民、职业赌徒、考生等人。每到科考之时,无业游民乘县城、府城、省城、京城考生聚集时,来其寓所,引诱年轻考生开场聚赌。1892年3月的宁波,一些职业赌徒,聚集在试院附近,租房聚赌,门上贴着考寓字样,多方引诱,把考生囊中银两榨干。1893年2月的宁波,社会闲杂人员,聚集在考生聚集的寓所,不分昼夜,大声喧哗,呼幺喝六,全无顾忌。1892年9月,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州),有直隶省大城县武童数人在通州卫租下民房,于夜间私开赌局,招人聚赌。由于赌风盛行,从省会到各府县,乃至穷乡僻壤,参与赌博者,从缙绅士大夫以及农工商贾、妇孺走卒,无不倾其所有,各存侥幸之心,孤注一掷。赌场上,常有满口之乎者也的书生,酸腐气熏天,有人问:他们是何人?答曰:举人、贡生、秀才。
   科考时之所以赌博猖獗,主要是科考能为赌博提供更有利的时机和更加多元化的获利空间:赌徒假冒考生,以考生做护身符,官府无可奈何,便于藏身;考生出门带有一定盘缠,可成为赌资;科考之年,成千上万的考生聚集都市,可成为赌棍渔猎对象;赌徒们能引诱出考生的贪利之心。所以,各种赌徒们利用此便利时机,纷纷出笼,藏匿在考场周围寓所内设局开赌,官不敢问,役不敢捕,多方煽诱,百计牵引,肆无忌惮,从而使得科举之年赌博特别猖獗,且不易察觉。
   猖獗的赌博,不但损害了科举制度,也引发了许多家庭悲剧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首先,直接损害了考生的利益。考生沉溺赌场中迷不知返,导致科考失败,且典尽行装,无颜回乡,异乡落魄。甚至出现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歇业潜逃、甚而服毒悬梁、卖妻鬻子的惨剧。其次,赌博还引发其他一些社会问题:高利贷盛行、打架斗殴。1892年9月19日的《北通州纪事》记载:本地人吴、景两姓入赌场赌博,嗣后算账,两厢龌龊,与参赌的武童发生争执,武童仗其力大,将吴、景打伤,两人心里不服,袖藏利刃,找武童报复,刺伤他后潜逃。再次,淡薄了友情,恶化了人际关系。一旦赌输,赌友视若路人,娼妓也语?于刃,面冷如冰,昔日之情荡然无存。
   赌博与科举制度虽无必然联系,但科考确实为赌博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带来一系列危害,在中国这个赌博历史悠久、崇尚科举、王朝末期政府低效腐败的国家,要彻底根除二者联系似乎不太可能。
  
  皇帝做广告
  文/张明子
   古代多采用张贴告示的方式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不过也有皇帝做广告的例子,下举一例。东晋王朝迁都南京时,因连年战乱,国库空虚,皇帝便想把仅有几千匹库存丝绸卖掉,以解燃眉之急。可怎么卖呢?大臣们有的建议充作军饷和俸禄发放,有的建议皇上颁旨强卖给商家,还有的建议限制农民种桑……皇上觉得这些主意都很荒唐,一点问题也解决不了。于是他征求宰相王旦的意见。王旦说:“只要皇上给臣子各赐一件丝绸衣服,丝绸价格很快就会上扬。”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举行了隆重的赐衣仪式。
  大臣们穿上了丝绸衣服,人们见了竞相效仿,以穿丝绸为荣,丝绸价格很快攀升。王旦看准时机,在价格高峰期将国库丝绸悄悄抛出,结果增加了几千两黄金的财政收入,解了燃眉之急。

标签:科考 清末 猖獗 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