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是课堂活力的源泉]改革开放是活力源泉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案例背景】今年,我们学校与华贸外国语学校结对,开办“名师办公室”,即每个星期都有华外的名师来听课、评课,并给我们上示范课。很荣幸学校把她安排在我们初二年级英语组。经过了一周的听课上课活动,第三周该轮到听我的课了。真有点紧张!按前一周备课组共同讨论的时程安排,那天应该是上初二Module 2Friendship里的Unit 3 Language in use。为了给其他人留个好印象,我只好再细细研读教材和课程新标准。?
  《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具体地说,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人的灵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只有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案例描述】基于上面提到的理论基础,课前,我便结合本模块的内容特征,先依据第二单元的故事情节设计下面一系列的问题:?
  1?Whose experience is the passage about??
  2?Do you have a similar experience??
  3?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came to the school at first??
  4?Why did she feel that way??
  5?What changed her life??
  6?will you give a hand if someone is in trouble??
  本来想借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为下一步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又考虑到学生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普遍较低,想借此机会通过由部分学生提问,给一部分学生创造听不清问题的环境,而形成问的欲望:What does ××× ask ? 同时也给听清问题的同学一个回答的启示:××× asks +宾语从句。这样也就促使学生对宾语从句的用法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上课时,师生的常规问候之后,我就故意皱着眉头,清了清嗓子说:Oh,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throat today. I can?t say loudly. But you see, I have several questions. 边说边用手捏了捏自己的喉部,并把已经准备好的写有问题的纸条给学生看。接着继续问:Who can help me ask? If you don?t hear clearly, you can ask others. Maybe he or she can tell you. And then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我的意图,其中学生A就主动上来帮我。可他抽到的第一个问题却是:Do you have a similar experience? 而且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暴露了另一个更真实的问题:我在备课过程中忽略了一点:让学生随机抽取这些问题进行提问,势必会打乱提问顺序,从而给学生对问题整体性的理解造成困难。见此情景,我也只好临时改变计划,就自己事先设计的步骤2问学生B:?
  T:What does he ask? Student B:He asks if you have a similar experience??
  T: me? Student B:we! He asks if we have the similar experience.?
  这样一来,其他同学问题算是听明白了,该怎么搞活动也明白了,可就是不知老师想问什么,自己该回答什么。我一下慌了,想从其他问题中找出可以补救的来,所以也就不等学生A的第二次抽取,自己接着抽了几张,但都不是想要的,只得暂时把回答问题的任务搁在一边。最后终于抽到了第三个问题交给了学生A:?
  Student A: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came to the school at first??
  Student B: What does A ask? ?
  Student C:He asks how she felt when she came to the school at first.?
  同样,这次在完成转述的操练以后,学生对其中的she指代的是谁又不清楚了,我不得不作出解释让学生接着完成第五个问题的问答。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虽然在宾语从句方面得到一点训练,但真正得到锻炼的学生却不多,因为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似乎不很高;而且由于我考虑欠周到,活动搞得断断续续,根本未能帮学生形成该有的疑问氛围;学生也未能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接着,我便就着前面学生问答过的三个问题,对故事作出了简单的总结:The story tells us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Zhang Bei. She felt lonely at first. But a boy?s smile changed her life.She became closer to her classmates and felt happy and lively.So sometimes even a little thing you have done can help someone else a lot. So,will you give a hand if someone is in trouble? 在学生作出“Yes!”回答后就匆匆忙忙引出下一个活动:看图编对话。?
  这一步,我原本是想借同学们对前面的五个问题所进行的问答操练,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形成进一步的理解,接着领会课文中的深意:If you smile at the world, it will smile back.鼓励学生要与人为善,自己也终会得到回报。然后再借第六个问题引出设计好的第二个情境:两个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个年老体弱的老太太正提着一大包东西吃力地走,便主动上前与老太太打招呼,而老太太的耳朵又不好使,由此引发一段关于询问、转述和回答的三人间的对话。由于受上一个活动的影响,图片展示出来后,我担心学生看不懂图片的意思,编不出对话,就向他们解释如下:?
  Look! Here is an old woman.And there is a boy talking to her. But unluckily, the old granny is a little deaf. She can?t hear clearly. She wants to know what the boy is saying. Can you help her??
  当时,我就感觉到:这节课里,学生表面上看是在热热闹闹地参与活动,可是这些活动似乎并没能让他们得到什么有意义的或有效的锻炼,也没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获得多大的巩固。?
  其他老师也评价:感到我在努力的创造情境,但却因为我始终不信任学生,事事亲历亲为,导致学生根本得不到创新、感受和表达真实的机会。?
  次日,我再依照其他老师给的提议,并结合自己上一堂课的感受,重新设计教学活动。结果,学生反映出来的积极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大大超出上一堂课。半个学期过去了,如今只要我嘴巴一凑某个同学耳边,其他同学马上会肃然起劲,摆出一副随时准备活动的劲头,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同事们!?
  【案例评价】这次活动首先反应出来的问题是:我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过分追求活动形式,忽视活动效果,而缺乏其应有的严密性和真实性,使课堂活动成了走过场。?
  而同一课时前后两节不同的课,却让我真正理解什么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在不断地探讨和不断地学习中,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同时,我还感觉到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追求课堂的完美、连贯是固然必要的;追求课堂的思想教育意义也肯定是必要的,但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注意两点:?
  1?创设情境应联系学生实际时效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能最有效地被学生掌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它的实用性,应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英语语言操练为着眼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情境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当然我们需要对原始真实材料进行分析、重组,以便教学情境设计时综合相关因素,做到来于原始真实,又高于原始真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和知识。

标签:情境 源泉 课堂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