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食谱 > 正文

[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问题探讨] 农产品加工业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客观分析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探寻制约发展的症结,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松滋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对该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松滋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松滋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加大投入、龙头带动,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约120家,规模以上41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企业总资产33.9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松滋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云祺实业公司、望春花果汁公司、白云边股份公司、金松油脂公司、恒生油脂公司,永盛粮油公司、银舟棉业公司、今阳食品公司8家,荆州级龙头企业11家,松滋市级龙头企业14家。粮油加工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永盛粮油、银舟棉业两家销售收入过2亿元;恒生油脂销售收入过1.5亿元。森工龙头建设取得突破。武汉凯迪公司投资8亿元,新建了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油厂、有机肥料厂以及20万亩油茶和30万亩薪炭林基地。
   2、产业链条连接方式日趋增多。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已从过去单一的买卖关系逐步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目前,松滋市产销对接的运作模式有:一是订单连接方式,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现产销对接。如永盛粮油、绿秀米业、云达米业等企业与农民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带动农户每亩平均增收近100元。二是中介连接方式,即以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为桥梁和纽带,形成企业+中介+农户的产业链条。如望春花果汁公司以乡镇基层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中介与农户签订合同,年收购柑桔6500吨左右。三是粮油兑换连接方式。
   3、加工业的带动效应已经显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板块建设。全市12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稻谷20万吨,占全市总产量近83%,4家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油料6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0%左右,11家棉花加工企业年收购加工籽棉1.1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70%,直接推动了55万亩优质稻、50万亩双低油菜和2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成。全市15家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企业,年加工柑桔近10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5%,带动发展3000亩以上柑桔大基地11个。全市现有注册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商标47个,其中,全国驰名商标1个(白云边酒),湖北名牌2个(八宝棉、上明牌柑桔)。
   4、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催生和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95家,入社成员2.1万人,占总农户数的11.8%,带动农户9.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2.5%。石桥生猪养殖协会和荆乡源桔棉专业合作社为全省示范社。
   5、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近几年,松滋市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以白云边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雏形初具,已吸纳神舟纺织、今阳食品等棉纺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且固定资产达到8.5亿元,2011年园内实现销售收入近45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国内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大都在2.0―2.5:1,而松滋市只有1.5:1,一般都是初级加工,深加工产品较少。
   2、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为数太少,加工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企业实力薄弱,加工产品档次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链条。
   3、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利益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三、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根据松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今后3―5年,松滋要着力构建粮食、油脂、棉纺、水果、水产、畜禽、瓜菜、林纸等农产品加工七大产业体系,建成一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家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以上。
   1、深化认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对提升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围绕农产品抓加工,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理念上,要树立建大龙头、兴大产业、占大市场、创大效益的雄心壮志;在发展重点上,稳步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扶持发展棉花加工企业,突破性发展肉类、蛋类等畜禽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品、林特产品加工;在发展途径上,坚持龙头和基地两手抓,用资本营运的方式培植大龙头,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大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2、调整结构,大力构建农业优势产业体系。适应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全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切实抓好粮食、棉花、油菜、畜牧、水产、瓜果菜、林木等七大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生猪、柑桔、水稻、水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棉花总面积20万亩,油菜面积55万亩,蔬菜总面积20万亩,柑桔22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80万头,水产品总产达到4.5万吨,林业建成80万亩特色基地。
   3、培育龙头,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火车头。要通过政策扶持、自强发展、引资合作、资产重组、联合经营、农企联合、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努力培植大龙头,不断壮大企业群体规模,切实提高竞争实力。努力挖掘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潜力,扩容升级,开发产品,利用品牌拓展市场,力争3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努力整合粮油加工企业,在现有云达、永盛、聚丰等粮食加工企业和恒生、金松等油料加工企业中,自主择优组建企业集团,发展粮油深加工项目,力争3―5年实现粮油加工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把神舟纺织、望春花纺织、飞龙织造和银舟棉业等企业联合起来,将“八宝棉”推向全国,力争3―5年全市棉花加工实现棉业加工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开展精品名牌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注重商标注册、“三品”申报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4、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科学编制园区规划,高标准搞好园区配套建设,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制订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招商优惠政策,重点抓好招大企业、引大龙头的工作。招商引资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包装推出一批重点项目。要建立健全农业招商项目库,及时推出适应招商要求的、可行性程度高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信和快捷的信息服务。针对松滋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北柑桔生产大市的实际,应把主攻方向放在招生猪屠宰加工和柑桔深加工企业上。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要确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理念,坚持内外商齐招、内外资并引、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三是创新招商引资形式。积极探索农业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新方法,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项目推介、商贸洽谈等活动。四是强化后续服务与跟踪管理。
   5、加强引导,大力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服务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外接加工龙头,内接生产基地,实行生产联合、资本联合、产品流通联合的企业性组织。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有80%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
   6、保障服务,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有关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帮助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根据本级政府财力,在现有1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资金集中投入机制,整合国家、省级财政可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资金,扶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加强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宏观参考消息。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备案、核准、审批等方面应优先办理,并将优势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加强对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治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加强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对龙头企业、优秀企业家和优质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蒋智华: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琼芳)

标签:加工业 农产品 跨越式发展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