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也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标中强调音乐欣赏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目前,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在落实学生主体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无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重教师讲解,轻学生感受体验;一味强调统一理解的获得,忽视个人见解的发表。二是对学生主体性认识深度不够,把主体参与仅仅理解为形式上的“动”;把主体参与仅仅集中在某几个学生身上,造成参与垄断,课堂的主流只充当了陪衬的角色。三是排斥教学内容;习惯被动接受;羞得动、懒得动等现象在现实的音乐欣赏课堂上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正确认识
  
  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口耳相授”,专业地“技术训练”,单一的“文化传承”,它更多地体现了审美性、多元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统一,应当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走进音乐,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学会用音乐美化人生。
  音乐教育的目的、性质决定了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气氛的活跃、在所有内容和形式的背后,应当有一个上位的目标,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人(包括学生和老师)与音乐的和谐联系”。
  主体参与教学是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行为。应当从“满足人的基本精神需要”、“发展表现个体的重要途径”的角度认识主体参与的意义。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音乐欣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它主要依赖于人的听觉,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情感性、抽象性。结合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一领域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必须遵循音乐欣赏本身的规律,特别强调体验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不能局限于解释音乐;不能把个别人(老师或学生)的音乐感受,把个别人的音乐学习方式强加于全体。
  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基本认识,是确定和评价具体参与策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 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及方法
  
  由于方法、策略本身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没有确定范式,没有限定数量的,因此,我们在注重吸收现有宝贵经验的同时,强调结合学校、师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更强调对实践的理性思考,使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我们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
  教学中,教师不是成为教材的“奴隶”,而是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地再创造。如,为了丰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我们增加了以音乐表现要素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材”成了“素材库”,一切为学生所用,为教师所用。还有的老师经常将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著名的音乐盛会影象资料引进课堂,用丰富而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改变他们对音乐课的认识,激发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
  其次,丰富多样的外显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觉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音乐欣赏也是如此,它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教学中应当有丰富的、可见的(教师可以观察到的)、可控的(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外显操作活动伴随倾听欣赏,打开学生各种可能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
  语言类,说出自己听音乐后对作品情绪、联想、音乐特点等方面的心理感受。
  这一类的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体感受,教师主要引导如何把学生的体验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联系起来,要注意防止纯文学化倾向。
  音乐表现类,歌唱。这是很重要的参与方式,通过唱主题旋律或歌曲,感受音乐作品最精华的表现特点。除了在教师要求下的唱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还有学生的自我歌唱,唱自己喜欢的歌,唱自己收集的歌。如:《民歌》内容的教学,老师们就设计了“我唱民歌”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积累。
  演奏,一方面发挥器乐特长生的优势,通过生生、师生合作再现整体或局部的欣赏作品。另一方面,发挥同学的创造性,用身边的材料模拟音响,表现节奏,投入到音乐创造中来。
  创造、探究类,课堂上留出固定时间交由学生主持。如:我们在课前5分钟,师生共同设计了“个性天地轮执”活动。每节课由四名同学登上讲台。两名同学主持,并负责课后填写“历史记录”,另两名同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或评论近期发生的音乐事件,或表演自己的“音乐绝活”等等。一学期下来,每人都拥有了表现的机会。围绕专题的音乐“研究”活动。我们积极吸收、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每学期都安排了围绕一、两个专题的音乐研究性学习内容。如:《流行音乐的类型与特点》、《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三宝和他的音乐作品》等。这类活动不是严格的科学研究,考虑到学生实际,为了保证效果,常常周期不长,一般整个过程用两到三周左右时间,除了最后汇报一般用一整节课,其他环节常会和相关内容融合进行。音乐课堂以确定专题、小组研究内容、分工;交流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为主。课堂以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在研究中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媒体手段收集资料;如何分析整理素材,形成自己的观点;如何学习音乐、看待音乐;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因为研究的主题都是同学们关注的,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灵活的,所以这类活动深受他们的喜爱,主体性也在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其三,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型,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课,有的以欣赏体验为主,有的以参与实践为主,有的以学生的探究发现为主,有的以教师引导为主。如:《流行音乐中的几种类型》一课,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整个教学在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由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大家汇报交流、信息互补,老师给予适当点拨。一学期中,各种课型穿插进行,使学生始终保持了对音乐课堂的新鲜感,也给了学生更多发挥主体性的机会。
  再者,整合各类课程,融入主体参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课题组在主体参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在于:延伸课堂教学,利用和创造性地开发各类课程,课内外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校本音乐活动课、音乐选修课、丰富的社团活动、艺术节等。在这些45分钟以外的天地里,老师们将主体参与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其中,放手让学生唱主角,鼓励他们运用所学, 开展活动,进而浓郁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浓厚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调动了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三、说“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实施原则
  
  以听觉体验为核心。一切活动形式都应当建立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外部操作参与是为了强化体验。特别是在创造、探究类活动中要注意与具体音乐作品的感受相结合。另外,以听觉体验为核心,要注意发挥静静聆听的作用,动、静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应当用多元化的视角看待参与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角色、任务、收获应当是互补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适时引导,不能仅作为旁观者。学生要大胆实践、充分表现,不能仅成为接受者。
  重视活动间的协同融合。一堂音乐课、一个音乐教学内容应尽可能融合不同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如:《多彩的民族音乐――藏族民歌》老师就设计了听、唱、跳、看、议、辨等参与活动,一节课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了藏族音乐高亢、热情、舞蹈性强的特点,以及藏族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指向明确,有内在逻辑性。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所有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在关于《流行音乐的类型和特点》的专题研究活动中,老师不是“放羊式”的让学生去研究,而是通过师生研讨确定了“节奏布鲁斯、说唱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四个基本研究范围,“音乐起源、特征、代表作品、乐器等”几个研究方向。在研究汇报课上,师生围绕既定目标看、听、说、唱、析,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对流行音乐类型特点清晰认识。

标签:音乐欣赏 中学生 确立 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