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教育学生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育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校也提出“加强教育、科学管理、完善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理念,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把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其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现结合一则案例,来探讨如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
  
  一、 案例介绍
  
  于某,男,21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6级学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该生自入学以来,经常上课迟到,旷课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直到上学期出现3门课程补考的情况。并且该生经常与身边的同学说一些莫名奇妙的话,如“我经常觉得我的心中有两个我,而且总是不停地在打架”、“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楼都不高,要是从上面跳下来也不过瘾”等。
  
  二、 案例背后的原因探悉
  
  在了解该生主要日常表现后,作为负责该生的辅导员,我多次找他谈话,了解其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最初,该生并不愿开口,只是很漠然地敷衍了事。但是,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谈心后,他内心深处的抵触情绪慢慢消除,最终敞开了心扉。
  该生来自山东贫困农村,高中学习成绩优秀。高考时他给自己的目标是要考入山东大学物理专业,但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未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曾一度决心复读,只是限于家庭经济状况较为贫困,在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下,无奈之下报考了现在就读的大学。该生的兴趣和特长是物理,但来到大学后,又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数学专业。高考失败,学非所爱等种种不如意,加之不能正确对待现实的软弱性格,使得该生慢慢选择了逃避,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
  听其言,观其行,从该生的基本行为可以看出:这名来自家庭贫困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制力不强,存在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甚至有发生心理疾病的倾向,但并不十分严重。
  
  三、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 采用“认知调节法”,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经过分析,发现该生的错误认识主要由两大差距引发:一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经济状况与同学们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由于其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再也没有高中时的优势。原有的自卑心理加之客观存在的两大差距,导致该生固执地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他,并且绝对不会帮助自己。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借鉴心理学中的认知调节法,从思想上入手,解决他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帮助他不断肯定自我。针对他的错误认知,我首先纠正他“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观念,让他认识到每个人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贫穷并不是耻辱,要正视现实,通过不断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其次,我启发他要辩证地思考问题,放眼未来,奋发图强。一次考试不能证明学习的全部,没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几次考试没有考好,并不能说明能力不如别人;既然高中成绩较好,入学后又能进入数学的热门专业,这就说明自身并不比别人差。从基础上说,甚至比其他专业同学更有优势。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不能自暴自弃。同时,帮他分析目前的各方面情况,鼓励他勇敢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化压力为动力,在考研中去实现高中时未能实现的梦想。
  (二)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首先,积极帮助该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减轻其家庭负担,并借此肯定其自身价值与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其次,针对该生偏爱物理专业的特点,多次与他讲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端正其学习态度,并鼓励他跨专业考研。我采用成功心理训练中的经典案例法,向其介绍往届毕业生跨专业考研的成功事例,同时积极联系物理专业的老师给予专业指导,帮助他实现理想。第三,帮他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并指定专人为其进行辅导,以尽快弥补之前落下的功课。经过努力,该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自信心也相应增强。
  (三) 营造良好氛围,协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在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并为之提供较为有效帮助的同时,我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该生营造一个团结上进的生活氛围。第一,我主动联系该班班委和同宿舍同学,让大家经常主动地与他沟通、交流,带他多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这样,他的社交圈大了,与人交流也多了,自卑心理逐渐减弱,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第二,加紧对他的日常行为管理,配合班委敦促他按时上课、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让班里的同学带动他、监督他,久而久之,他不旷课了,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了。
  
  四、 问题学生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把问题学生教育比作是一场挑战的话,那么这首先是一场心理攻坚战。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表象成熟而内心脆弱,生理年龄成年而心理年龄幼稚,其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本着“热情、平等、理解、耐心”的原则,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诚和关爱来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其思想动态,进而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否则,所做的一切工作全是无的放矢。
  (二) 做思想工作要对症下药,宜“疏”不宜“堵”,宜缓不宜急。医学上讲究“对症下药”,做学生思想工作也是如此。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从其思想上进行改正,只是就事论事的批评或是处罚,这样做见效不大,而且容易复发。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想通则百通。但在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用校规校纪来约束或是禁止学生的言行,更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自身利益来开展工作。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形成提示性、推动性的力量,重点还是要靠学生的自省。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想法,认为仅仅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包袱,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 既要开展思想教育,又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论者的基本常识,做学生工作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更要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并不只是在空洞的说教,而是在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怀,为深入解决学生问题和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吴育珊.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16)
  [3]赵长青.对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J].北京教育,2004(10)

标签:以人为本 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