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加强教材二次开发 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教材二次开发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核心和关键,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新课堂增加活力,提高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目前所用的新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如某些知识点的难度大、弹性大、抽象性强、知识间的衔接不好等因素不太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下面从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 挖掘开发教材中的微观知识,课堂“表演”增活力?
  微观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甚至有许多学生到毕业也没有明白微观世界是怎么回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是先让学生了解,再深入理解、掌握,然后概括和总结,即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微观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在学生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可借鉴时就把有关概念、术语、名词堆到他们面前,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挫伤积极性。如在学习八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妙时,一节课就要接触分子、原子、元素、分子与原子、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等,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无疑云里雾里的,课后经常听到学生议论:“你明白吗?”“不明白”……,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难关,对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学习至关重要。经过教研组讨论,提出问题:编者为什么把这一部分知识安排在这里?安排在这里又怎样讲?如何克服抽象性强难度大的困难?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探讨后一致认为,编者是让学生“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内容看似简单描述,但弹性大,给课堂教学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决定一种方案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展示,另一种方案是自制原子模型,让学生手拿模型进行原子组合和分子拆分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实践证明,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连上课最不积极的学生都争着上台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当教师给出原子的符号时,学生马上说出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多种符号(2H H2 2O O2 2H1O 2HO H2O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特别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2个氢(氧)原子结合成1个氢(氧)分子,3个氢(氧)原子结合成什么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那么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结合成什么分子?……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吗?只有这两种原子吗?这两种原子和别的原子能结合吗?又结合成什么分子?……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提出问题,增强了求知欲,提高了能力。课堂实践证明,进行表演其效果远比单一使用多媒体要好的多。?
  在学到水的分解时,教师开始只给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由3个学生表演水分子的分解,拆分很顺利,但原子组合成分子时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还缺1个氧原子?教师让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很快解决了。当教师提出: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时,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总结得很全面,为以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和方程式的配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疑问:如果把表演过程倒过来是不是就会生成水?教师给予点拨,那么水合成的微观过程学生也学会了。其它物质的反应中分子、原子也这样变化吗?……此法还可用于解释物质的溶解、乳化过程等,其效果很好。?
  第二 挖掘开发教材中的小学数学思想,“低起点”为课堂教学注活力?
  教学中发现,在学到以定量计算为主的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这是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教研组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定量计算做重点讨论,挖掘开发教材中所蕴涵出小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教学方法既适合学生特点,又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把小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化学定量计算相结合,进行“低起点”定量计算教学,引导学生创立了许多“化学中的小学数学问题”。如从教材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挖掘开发出小学数学中的“男女生问题”,例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及变式练习,这是任何一位初中生都会做的小学数学题。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就是把男生看作溶质,女生看作溶剂,全班人数看作溶液,所占比例即溶质质量分数,使纯化学问题“小学化”,降低起点,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含义,又激发了学习情趣,跃跃欲试的学习情景代替了乏味低沉的纯化学术语式的计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再如从教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问题”中,挖掘开发出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除法问题”,例现有100千克地瓜,平均每个0.5千克,这些地瓜共有多少个?运用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及类似的变型题中。如“等质量的SO2和SO3两种物质中,所含分子个数比是多少?”等类似题目,这样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兼顾了中下游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对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作用。
  ??
  
  王佼堂 蔡禄香
  ?
  (莱州市路旺中学 山东莱州市 261432)
  
  
  
  
  
  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核心和关键,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新课堂增加活力,提高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目前所用的新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如某些知识点的难度大、弹性大、抽象性强、知识间的衔接不好等因素不太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下面从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 挖掘开发教材中的微观知识,课堂“表演”增活力?
  微观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甚至有许多学生到毕业也没有明白微观世界是怎么回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是先让学生了解,再深入理解、掌握,然后概括和总结,即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微观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在学生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可借鉴时就把有关概念、术语、名词堆到他们面前,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挫伤积极性。如在学习八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妙时,一节课就要接触分子、原子、元素、分子与原子、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等,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无疑云里雾里的,课后经常听到学生议论:“你明白吗?”“不明白”……,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难关,对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学习至关重要。经过教研组讨论,提出问题:编者为什么把这一部分知识安排在这里?安排在这里又怎样讲?如何克服抽象性强难度大的困难?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探讨后一致认为,编者是让学生“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内容看似简单描述,但弹性大,给课堂教学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决定一种方案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展示,另一种方案是自制原子模型,让学生手拿模型进行原子组合和分子拆分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实践证明,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连上课最不积极的学生都争着上台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当教师给出原子的符号时,学生马上说出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多种符号(2H H2 2O O2 2H1O 2HO H2O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特别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2个氢(氧)原子结合成1个氢(氧)分子,3个氢(氧)原子结合成什么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那么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结合成什么分子?……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吗?只有这两种原子吗?这两种原子和别的原子能结合吗?又结合成什么分子?……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提出问题,增强了求知欲,提高了能力。课堂实践证明,进行表演其效果远比单一使用多媒体要好的多。?
  在学到水的分解时,教师开始只给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由3个学生表演水分子的分解,拆分很顺利,但原子组合成分子时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还缺1个氧原子?教师让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很快解决了。当教师提出: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时,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总结得很全面,为以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和方程式的配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疑问:如果把表演过程倒过来是不是就会生成水?教师给予点拨,那么水合成的微观过程学生也学会了。其它物质的反应中分子、原子也这样变化吗?……此法还可用于解释物质的溶解、乳化过程等,其效果很好。?
  第二 挖掘开发教材中的小学数学思想,“低起点”为课堂教学注活力?
  教学中发现,在学到以定量计算为主的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这是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教研组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定量计算做重点讨论,挖掘开发教材中所蕴涵出小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教学方法既适合学生特点,又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把小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化学定量计算相结合,进行“低起点”定量计算教学,引导学生创立了许多“化学中的小学数学问题”。如从教材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挖掘开发出小学数学中的“男女生问题”,例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及变式练习,这是任何一位初中生都会做的小学数学题。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就是把男生看作溶质,女生看作溶剂,全班人数看作溶液,所占比例即溶质质量分数,使纯化学问题“小学化”,降低起点,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含义,又激发了学习情趣,跃跃欲试的学习情景代替了乏味低沉的纯化学术语式的计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再如从教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问题”中,挖掘开发出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除法问题”,例现有100千克地瓜,平均每个0.5千克,这些地瓜共有多少个?运用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及类似的变型题中。如“等质量的SO2和SO3两种物质中,所含分子个数比是多少?”等类似题目,这样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兼顾了中下游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对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作用。

标签:课堂教学 注入 活力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