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_大一心理健康论文2000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准备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式、校园文化的方式。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咨询;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201-03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的一个概念,它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并适应社会准则的良性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健康大会”对心理健康作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健康的心理素质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帮助成长中的大学生心理成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2]。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控制情绪的能力,有和谐、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够在良好的内在与外在的氛围中客观地认识和审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够在成熟、稳定、健康的心理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和感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进而接受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观念。相反,如果一个人心理发展不成熟,比如有焦虑、自卑、烦燥、孤僻等一些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那么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就很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要求,他就不具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这样的人是很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关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为其提供解决的办法与应对策略,使其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大学生正处于从个体向社会转变的时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身心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逐步形成而且趋于稳定。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观念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由于正处于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感到困惑与不解,如果这时他们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与解惑,那么对于许多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开展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成因;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力,并学会对自我进行调控;开展情绪控制教育,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开展挫折适应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开展人际交往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教育对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健康稳定的心理,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健康心理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帮助解除其心理疾患,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扫清了不必要的障碍。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正处于从个体向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以及价值观念的冲突,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疾患。对这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避免出现严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技术与服务的心理咨询,其基本含义就是指: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方法,给那些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有一定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指导和支持,找出心理因惑产生的原因,提供摆脱困境的对策,从而缓解心理冲突,促使咨询者的自我意识发生变化,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心理治疗则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对在精神和情感等方面有障碍和疾患的人进行治疗的过程。正是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预防和治疗,有效防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扫清了不必要的障碍。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使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正如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的配套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所指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是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与影响,通过对心理现象的介绍与分析,传授、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心理调适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共性,同时,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内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中辅导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对于教育管理者,应当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同样的地位和高度,使之能够获得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于授课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心理健康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该课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国当代教育实际情况,注重把心理学理论和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较为普遍关心和面临的问题,如成才、就业、婚恋、交往等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分析和系统讲解,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式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它能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学的指引和劝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持和提升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同时,它还具有预防功能,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增强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的产生、发展。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十分强调专业性和对咨询对象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等,因此,对于教育管理者,在落实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必须专业、严谨。作为咨询员的教师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二是作为咨询员的教师使用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要力求准确、生动、简练、清晰,并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作为咨询员的教师必须善于进行心理换位,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处境与困难,真诚地参与到学生的问题中,让学生在尊重、关心、爱护的氛围中实现心理解惑的目标;四是作为咨询员的教师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隐私保密,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等。
  (三)校园文化的方式
  校园文化是由校园人在校园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就是说,人的心理状态和人的品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生生活于其中的校园,其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培养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整洁、优雅、文明的物质文化,尊师重教的制度文化,以及以广大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为表现形态的精神文化,都会大大激发人的情绪,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大学生在这种导向明确,活动健康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活动,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与校园文化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推动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文化活动,以直接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校园文化活动正是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通过接受外界信息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适合自身的心理状态。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纠正自身出现的认识偏差,缩短自己和社会之间距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他们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4]。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了人的认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首先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材的重要意义,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心理素质良好己经成为成功人才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与21世纪新形势相适应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不要说去改造社会,就连适应社会的是非常困难的。”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从心理和思想在认识过程的阶段来看,心理活动是思想活动的基础,人的认识过程是由自然的、生理的、心理的原因逐渐上升为某种思想意识,然后通过这些思想支配行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渗透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不仅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而现实的要求,更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时,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学校要有专门的领导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一致,从组织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5]。基于此,在解决了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教育队伍就凸显为建设的关键。所以,“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6],也构成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6]本书编写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0.

标签:探究 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