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网址 > 正文

荡漾 [让美感荡漾在学生心头]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过去的语文教学,更看重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成了刻板的分析课,毫无兴致乐趣可言,也无所谓美感体验,使学生兴致大减,情感枯竭。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课程基本理念着重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立人”,立人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不仅要有认知力、意志力,还要有审美力。当我们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教学中的美感便荡漾在学生心头,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一、引导学生体味、把握阅读鉴赏课的美
  1.理解蕴涵于作品中的主旨,感受作品中的主旨美
  一篇文章的主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作者对生活中美的真谛的提炼、加工、升华。作品中主人公的高大形象、顽强的意志、舍生忘死的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无不体现着伟大的崇高美,作品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桥流水,柳绿花红,处处体现着简洁朴素的自然美,而主人公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悲惨遭遇,作品中对美好事物的扼杀、摧残,则体现着一种令人震撼的悲剧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则通过优美的月光下的荷塘以及荷塘上的月光交相辉映,给人以静的美感,从而感受到那涌动在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宁静”,再如鲁迅先生作品中“祥林嫂的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处处有美,字字感人,充分体现了作品的主旨美。
  2.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如果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分析领会。如,把握莫泊桑《项链》一文的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对主题的表达起到很好的作用。既使学生既感受到作品构思的建筑美,心灵又为玛蒂尔德的虚荣而触动。又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把握其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美,既训练了学生严密的思维,又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形式美。
  3.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品读修辞,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如《听听那冷雨》中长句的停顿,叠词、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让我们体味到语言的音乐美、作品的意境美,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
  二、在教学中,借助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教学中,注意借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再造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同样,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总要调动以往的经验来感知作品,刘勰将这种审美感知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将主观情绪与审美对象所带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并活跃起来,如阅读鉴赏《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启发学生在记忆的海洋里搜索曾经经历过的寄人篱下的感受或现实生活中看到过的寄人篱下的弱者的形象和趋炎附势故作姿态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同情和厌恶的情绪,然后,把这种情绪附着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和王熙凤身上去,或者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手,让学生在鉴赏中产生不同的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自然地与过去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使学生沉浸在浓烈的情绪氛围之中。使审美感知与情绪活动高度和谐,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就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升华。
  2.在教学中,注意借助文本,再造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康德说:“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空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比如《荷塘月色》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示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去描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廓,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荷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巳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往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3.在教学中,注意借助文本,深入探究,升华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比较深的审美理解层次,这样才能把握作品的深刻主旨,升华认识,提高审美理解力。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会”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物性格,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深入探究“宝黛初见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宝黛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充满了民主思想的爱情,从而理解《红楼梦》的反封建的主题。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总之,语文教在学中,借助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不仅使学生感知作品鲜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二中)

标签:美感 荡漾 心头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