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推动体育项目产业化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 对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91-01
  
  一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
  目前,从我国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到,体育娱乐、赛事观赏、体育用品、运动训练服务、体育中介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投资主体多元化、参与人数日渐增多的一种格局。
  在赛事观赏方面,1994年我国建立职业体育制度以来,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职业赛事活跃,商业市场化增强。同时,通过赛事的商业化运作,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1999年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将甲A足球联赛赛事转播权以338万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从此开辟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商业化之先河。
  近年来,我国体育中介服务也开始起步。随着体育市场发展的成熟,国外一些知名的体育中介公司先后进入我国体育竞赛市场。例如,美国的国际管理集团(IMC)、瑞士的国际体育与娱乐公司(ISL)、意大利的IDEA市场推销公司。
  体育用品市场在我国属于早期产业,市场结构较稳固,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赛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用品业也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更快,出口额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体育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一方面,体育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性低层次消费上,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缺乏理论指导,大部分企业家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还有点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形势。
  (2)传统体制掣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盈利后,得到的回报也往往占少数。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击了企业欲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二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的。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精简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但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入不敷出。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则,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借助体育名人联合办学、出口优秀体育人才、借助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之机,推动与体育相关的旅游、餐饮、小商品、博览等产业的发展。
  3.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 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
  4.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5.造就“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一是要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富生、李佳蔚、李洪斌.也谈体育产业的优先发展领域[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蔡俊伍、李研.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1997(4)
  〔责任编辑:陈晨〕

标签:产业化 对策研究 我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