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院校 > 正文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学习了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后,学生理解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因此,学生对个体城市内部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从城市的群体上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主要等级类型及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种类、功能、范围大小的差异,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及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以及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通过学生活动,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通过阅读材料、读图和案例分析,了解城市等级提升的影响因素,提高读图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解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及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自主探究活动获取知识;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技能,提高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我国城市建设。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及运用。
  难点: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在轻音乐背景下欣赏“世界长寿之乡――如皋市、博爱之都――南京市、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2010年,如皋市的常住人口约30万人,南京市的常住人口约800万人,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为2 301.92万人。
  提问:这三个城市是否同一个等级的城市?(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城市有大小之分,即城市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也有差异。
  提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而不是土地面积。
  提问: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是否相同?为什么?读表1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不同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国家人口在2 500以下的为镇,2 500~25 000之间的为小城市,2.5万~10万为中等城市,大于10万为大城市。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北京、上海等。那么我国的城市等级如何划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25“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我国的城市按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分为四类:人口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 50万~100万为大城市;20万~50万为中等城市;   提问:根据以上材料和案例的分析,归纳城市等级的提升与哪些因素关系密切?这些因素是否决定性因素?(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因素对城市等级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只是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
  开放探究:结合如皋市区位图,讨论其能否发展成大城市?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过渡: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展示“图2.12 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
  提问:①说说教材为什么选择“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作为案例?②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③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④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⑤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学生认真读图,讨论分析,只要合理即可)
  归纳总结:等级低的城市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所以数目也就多,相距较近;级别高的城市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所以数目少,相距较远。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包括,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过渡:有学者在研究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同一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的前提条件: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六边形城市服务范围是如何形成的?
  展示“图2.13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
  提问:①图a,为什么其服务范围是圆形?而且圆与圆之间还保留一定的距离?②b图中的圆形与a图相比,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③最后圆形的服务范围又为什么会演变成图c图中的六边形?(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过渡: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呈六边形,不同等级的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又是如何嵌套的?
  展示“图2.14 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请同学们用地理语言叙述。
  教师讲解:在每个高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角上分布着中等级的城市,中等级城市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比高等级城市的六边形服务范围要小;在每个中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角上分布着低等级的城市,低等级城市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比中等级城市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更小,以此类推,直至最低一级城市。最后不同等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关系是相互嵌套的。
  过渡:尽管这只是一种理论模式,但是六边形的嵌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地运用这种理论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案例探究2:展示“图2.15 荷兰圩田居民点设置规划图”,阅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设计表格比较三级居民点的人口、功能、数目、相互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学生设计如表3)。
  课堂小结: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答案略)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进行回顾,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使知识更加有条理性和系统化,而且“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两者都是培养科学素养所不可缺少的。)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 等级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