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245-01      摘要:从人格理论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现状,提出要坚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塑造高职生的健康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现状;目标;途径
  
  
  大专院校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往往忽视对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对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从人格教育入手推动心理健康。
  一、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personality)。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的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二)健康人格。
  当代高职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一方面能自我认可,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从而形成对自己较积极的看法;另一方面能对自己的所有及所缺有较清楚,明确的认识。2.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没有认知障碍,各种认识能力有机结合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能和谐处理好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4.乐于为社会服务,富有较强的事业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5.良好的情绪和意志,情感饱满适度。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不怕挫折有毅力。
  二、心理健康
  目前为止,有关心理键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已有许多,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大体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若干条件:1.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2.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4.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5.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从上述心理健康的概念看,健康的心理不仅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稳定的情绪,自我认识,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努力过程,同时,还包含以下一些共同的人格构念,如适应力,情绪调节力,自信,合作能力,生活与工作能力等。
  心理健康不仅可以预防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使人免受疾患之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并使人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是积极的,他们求知若渴,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热情而不盲从,他们积极探索人生,渴望开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然而,就个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表现出一系列的迷茫与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高职人数迅速增长,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缺陷就显得更为突出。
  (一)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随着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年青的大学生们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个人价值实现机制,不太关心政治时局和社会生活,甚至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削弱。
  (二)自我中心主义。
  现在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溺爱型,放任型,过分保护型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必将对人格的养成有消极作用,有的父母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团团转,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就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
  (三)懒惰浮躁,缺乏求真务实,严谨执着的精神。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浮躁心态,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高职生在回答对目前学习态度时,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平时不学习,考试前努力,选择“混及格就行”的也大有人在。在对目前在校学生违纪现象的调查中发现,考试作弊占所有违纪事件的首位。
  (四)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许多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高职生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出现矛盾就不知所措,受到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等。
  (五)诚信的缺失和偏激消费观。
  部分大学生在学校相互之间比较的不是学习成绩、道德水平、吃苦精神,相反,他们攀比的是谁穿的是名牌的衣服,时尚的手机。面对高职生的心理和人格现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离开人格健康很难有心理健康,因此,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入手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更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角度去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四、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确立人格教育观念。
  早在“五四”时期,蔡元培就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其原则是“展个性,尚自然”。
  1.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
  人格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能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追求知、情、意的统一,避免知、情、意相互冲突的多重人格。
  2.人格教育着眼于健全人格培养,更注重认知教育。
  人格教育把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技能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如语言、艺术、道德、哲学等所展示的人性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由它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真正展现了人格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文明成果是人格培养中人认知教育的源泉。
  3.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道德”、“品德”同指一种人格特质的价值判断,且必须通过学习与教育的历程来陶冶形成,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互动时表现正面的社会行为,而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气质、性质、动机、兴趣等是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要通过激发学生情感道德良知,来塑造健全人格。
  (二)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大学生正确实施自我教育。
  人格发展的前提是自我意识的觉醒,由自我意识凝聚而形成的自我则是人格的内核,而且自我的状态也会影响到人格状态.因此,教育者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关心,尊重和开发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这是促使他们完善自我人格的有效途径.
  (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集体咨询,个别辅导,开设选修课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品德课,在大一上学期向全体新生开设,由于课程开设的全面性和时间的及时性,以及学科优势和任课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贴近性,思想道德修养课应该是普及心理知识的最佳渠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多元化程度的加深,高职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不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张小乔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版.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心理学》(台)张春兴,杨国枢著.三民书局1999年第二版P481.
  [4]《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张春兴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5]《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6]文化圈.《中国文化资源数据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标签:高职 心理健康 塑造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