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状元 > 正文

羊水破了要生视频 视频【站在死亡背后的“生”】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说《活着》是作者余华在90年代写出的一部巅峰作品。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余华,于是他决定写下一篇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作品中,福贵身边的人相继去世,可以说福贵的生活一直是被死亡笼罩着,这就从死亡的角度反观活着的意义,作品中充满了哲学辩证的思考。主人公福贵年轻时吃喝嫖赌,不顾妻女,把祖上积攒下来的家业输了个精光,父亲也被他气死。后来福贵被捉去当壮丁有幸捡命归乡,本以为儿女双全,夫妻恩爱,幸福生活可以由此拉开序幕,不想悲惨的命运才刚刚开始。女儿凤霞聪明漂亮却因发烧变得又聋又哑,妻子家珍温婉贤惠却患绝症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儿子有庆伶俐懂事偏在献血时被抽干而亡。老两口没了儿子,便把心思都放在女儿凤霞身上。给她找了个可心的女婿,一心盼着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就又成了个完整的家。怎料凤霞在产后死于大出血,不久家珍也病故。全家只剩老少三代各一人。没几年女婿二喜死在工地上,而后连唯一的小外孙苦根也难逃厄运吃豆子撑死了。整整一本书,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全是病痛和死亡。在看不清明天的日子里,他们不断的在希望和绝望中挣扎着,不断的更换着各自的精神支柱,延续着相依为命的亲情,直到福贵的身边只剩一头同样叫福贵而又同样苍老同样被遗弃的牛。文章讲述的是一系列死亡的故事,然而正是这种死亡的步步逼迫,使人们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会出活着的艰辛。更敬佩着可以直面死亡的勇者。全文写得全都是死亡,但我们却可以从死亡的背后看见更多的“生”。
  
  一、生命的意义
  在这个死亡笼罩着的故事里,福贵一家人轮番上演着人世间最极致的生离死别。面对这样的死亡,人们已经忘记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想到更多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生命带给人活着的权利,却往往在人们的不只不觉中又剥夺了它。生命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意义,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我们很难预测究竟一生中会遇到怎样的挫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历多少挫折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作者在整本书中一直向我们讲述着生命中的得与失。福贵把家产败光,气死亲爹,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然而就是这样穷光蛋的身份在未来的日子里救了他一命。
  “毙掉龙二后,我往家里走去时,脖子上一阵阵冒冷气,我是越想越险,要不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被毙掉的就是我了……我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福贵失去的是家产,无形中却换来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意义正是在这失去中体现出来的。而这次新生的获得使福贵更加坚定活着的信念,也使他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命。
  作者在文中反复渲染富贵身边亲人死亡的氛围,然而他笔下讲述这些往事的福贵老人却语气轻松缓慢,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巨大死亡悲痛的背后是余华真正想带给我们的东西,那是一种对待生命超凡脱俗的态度。正是经历了那么多伤心欲绝的死亡,福贵的心才变得越来越坚强。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所有的亲人相继离去,有些人的死亡甚至可以说过于巧合。几多无奈的巧合拼凑出福贵一家死亡的宿命。无论是偶然的以外或是必然的病故,它们带给人的打击都是肯定的。面对一次强过一次的悲恸,福贵没有倒在任何一个地方,他始终守在自己的那块土地。生命的意义也正体现在他这种对活的坚定信念中。
  
  二、生活的温暖
  不同于余华早期作品中的死亡描述,《活着》在整体概念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生活中的温暖。这种温暖来自于人物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和他们下意识真情的流露。福贵赌钱把祖上的家业全都输光了,他爹在床上躺了三天,
  “第一天他呜呜地哭,后来他不哭了,开始叹息,一声声传到我这里……”
  最后还是抵押了所有房田为他还债。福贵爹虽然生气,但他并没有对这种败家子置之不理,他用自己仅有的微薄力量拯救他的儿子,体现出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这部小说中最使人难忘的温暖来自于福贵的妻子家珍。最初福贵流连于赌坊妓院,家珍几次三番劝阻,甚至挺着肚子去找他回家,被人从赌坊拖出来后自己摸索着回家。
  “后来我问她,她那时是不是恨死我了,她摇摇头说‘没有’。”
  家珍就那样一直默默的为福贵为这个家奉献着,用自己的生命温暖着身边的亲人。福贵被抓去当兵,她在贫寒的境况下侍奉老人养活孩子,用瘦弱的脊背支撑着全家人的希望。 她所有的付出不过都只为那最简单的相聚。
  这是极其朴实的爱情观和生活观,但只有经历了离别痛苦的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才懂得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的幸福和不用担惊受怕的踏实。友情也是文中的温暖之一,儿子的离开使福贵夫妇难以面对昔日的朋友,可最终他们还是以温暖化解彼此之间的恩怨。一次次的死亡使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意,正是那种生活中温暖的力量支撑着这家人一步步的走下去。愤怒、伤心、绝望、然后再走向原谅、理解、平和,这些最贴近人类本身的情感贯穿于死亡叙事始终,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饱含了心与心之间随时间而永恒的真情,因而也成为了鼓舞人活下去的动力。,这一切使卑微的生存变得庄严使受苦受难显得温暖,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三、生存的艰辛
  《活着》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除了思考和感动还有感叹。叹生存的艰辛也叹日子过得不易。顺风顺水的生活方式在作者笔下荡然无存,所有的人都在为生存苦闷着,或企盼或奔波,他们用各自不同的际遇向读者展示着生存中的苦难。福贵每一个亲人的离开都对他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个老人站在生的地盘与死顽强的对抗着,为我们讲述着生存中那残酷的真实。在这部作品中,余华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圣人点化众生,而是真正以谦和的姿态融入民间,并且真诚地发现民间那卑微的生存状态的可敬、可贵与可爱。死亡带给了福贵最深的苦难和最大的折磨,它无情地带走了福贵所有的生活希望和微薄的幸福。当一个个亲人、友人接连离去,死亡却迟迟没有降到他的头上,让他活活承受这生的悲哀。正因为有生存的种种艰辛,活着才显得难能可贵,似乎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成了唯一的目的和理由,对他来说,只要活着就是一切。在福贵老人的生活和他亲人的死亡中最终让我们看出宁静、忍耐、温情的受难,他们执着于对生的追求,这也正是中国底层老百姓在残酷的境遇中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作者在序中是这样说的,的确,余华用《活着》让我们从死亡中看到生的源头,带我们站在死亡的背后去理解生的奥妙。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人活着,需要希望,贫穷富贵若没希望都只是称谓;人活着,需要陪伴,酸甜苦辣若无人分享也只是枉然;人活着,需要勇气,悲欢离合若不能承担便只待被击溃。

标签:站在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