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阳光德育 阳光德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德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特别是在一所农村初中,后进生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怎样去认识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就成为学校德育研究的主要课题,立足校园,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系列举措,使优秀的学生有专长,后进的学生有特长,在整个校园中充满了和谐与共进,促进了学校以德育为首要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生活化德育这一举措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 生活化德育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生活化德育正是体现这方面的真实写照,在大力宏扬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内,生活化德育越来越显得自身的价值,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自从生活化德育的不断延伸,在课堂上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了。生活化德育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生活化德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感悟亲情”、“怎样才算长大”、“走进阳光地带”等生活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生活化德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整个校园内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学生笑了,学生活泼了,学生回归自然了。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性化特征。
  
  二、 生活化德育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德育,在学生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促进了智育的发展。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我校分别在初一中开展了“怎样才算长大”;初二中开展了“感悟亲情”;初三中开展了“走进阳光地带”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生活化德育,在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爷爷、老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培养乐观面对人生的情怀。
  生活化德育,在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针对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练;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开展了“自己动手”的活动,自做一件小发明,今天我当家……。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
  
  三、 生活化德育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得以磨练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一文里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如此,身为教育的分支之一的德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何做人”、“怎样才算长大”、“走进阳光地带”等活动与学生的个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实实在在的问题,任何人在其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面对它。同时,与个体的社会化相应,品德的培养也体现为一个化天性为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不过,人化的德性本身不能与自然相互对峙,否则,德性容易以“超我”的形式来强制自我,变成异己的规定。所以,在实现自然的人化的同时,德性的培养也应指向人的自然化。生活即德育的思想还告诉人们,道德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要向人们表明什么是至善,以便使人们能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但更重要的是,道德应有现实性,应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德育要从个体的日常生活入手,督促受教育者在其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践履,在小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生活化德育有利于学校德育的深化与创新
  
  以生活案例阅读为载体的生活化德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阵地,发挥校刊的作用,利用校本课、班会课、年级联合班会等阵地组织解读,把具有“鲜活、贴近学生、内涵丰富、多元启迪”特质的大量的生活故事交给学生,引领学生把探究的目光广泛关注到学校、家庭、社区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讨论、辨析、角色承担、角色摸拟、角色转换中去体验,去作出判断和取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
  生活化德育,反映的生活涵盖到了校园、家庭、社区生活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让生活告诉你》第三分册校园情景剧的开发与使用,敏感地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耐人寻味的一些细节,很能引发思索。这些校园情景剧,来自生活,又大多浓缩在一两个特定的场景内,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演出和展开讨论。是师生用关注生活的特殊敏感、敬重生命的一片真诚、呵护人生的满腔热情,从校园、家庭、社区的日常生活中采撷而来的一朵朵浪花。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紧紧围绕“演绎、阅读,进入角色――集体探究,总结归纳――回归实践,提升自我”的三部曲中,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进入生活的特定场景,把学生推上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舞台,让学生担当主角,让他们在体验中大大激发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成功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由内而外地推动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进步。唤醒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了对学生的提醒及引领作用,学生在活动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获得了感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一个个道理,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之中闪耀出了智慧的光芒,在自主、愉悦的探寻中得到了人生的许多启迪和借鉴。

标签:你不 德育 想说爱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