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浅谈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文学习,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认为,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习惯 写读后感
  《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学生才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营养,从各方面提高语文能力。阅读能力也是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几个阅读习惯人手。
  一、学会摘录
  在大信息量的现代,摘录更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古今中外,典籍经文,名著大作,精深博大,浩如烟海,另一方面,任何一部书、一本杂志、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矾、句句精彩。因此,如果每一次阅读都能有侧重点地把握一些重点内容,摘录出其中的精华,可以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意义内容,以备反复阅读揣摩,而不被大量的非重要的信息所十扰而影响阅读的深入。具体而言,它有以下好处:有利于记忆。抄写时,手眼脑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抄的东西印象深刻,正如人们常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利于理解。好文章立意高,构思巧妙,布局严谨,但浮光掠影,难以体会其中的真意,如果进行摘录,便于逐字逐句玩味,便于深刻领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有利于积累资料。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目标进行积累”,如果每一次阅读都能摘录出其中的精华,那么,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就拥有了一笔可贵的财富,可以说是一座座没有杂质的、精华荟萃的宝藏,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摘录呢?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人手:
  1.提供丰富、健康的阅读材料。材料越多,学生可以汲取的知识就越丰富。而积极健康的阅读内容则能陶冶其性情,净化其心灵,充实其精神世界,对其良好的个性、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产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四动”的阅读习惯。“四动”即为:眼动、脑动、手动、口动。教师要强调阅读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动笔摘录。在反复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大声朗读,才能做到心神意行的合一。
  3.教给正确科学的摘录方法。摘录是有选择性的。不加以区别,不加以筛选地摘抄,那么就不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掌握知识。读一本书,有价值的内容应细研细读,需先摘录下来,收集下来,对自己用处不太大的东西只需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二、学做批注
  在阅读中进行批注,自古以来便有,谓之评电,像张竹坡评《金瓶梅》、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这些批注的先驱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千古妙语,可谓珠玑灿烂、魅力四射。在现当代,毛主席也热衷于批注。一部《二十四史》,他从头到尾都读过,书本之上遍布勾划、圈点、书写的痕迹。他也酷爱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都留下他在不同时期、反复多次圈阅过的笔迹。毛主席读的书可谓难以计数,但他却能活读、活用,这与他一贯喜爱的批注的阅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那么什么是批注呢?批注是指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它的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各不相同的基础上,把文体信息与阅读者的信息贮存结合起来,有效的激发其个性思维。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管是强调提高学生素质,还是强调主体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本身、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因而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写批注,有意识地去引导其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强调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极大的张扬。
  三、学写读后感
  由一篇篇读后感而汇聚成一部著作,由点滴的想法漫延成思想的汪洋,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如果说摘录是筛选信息,批注是点评信息,那么写读后感则是阅读者以文体信息为圆心,驰骋思维,或纵向漫溯于时间长河,寻找与文本信息有着丝丝联系的人、事、文,或横向跨越空间地域,将文本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背景下赏读,或者深入内心,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它一方面要求阅读者全面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不能断章取义脱离材料,这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写有感而发,写有针对性的、言之有物的文章,也有利于读写结合。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思维过程,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以上三种习惯如果可以结合起来,则可以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结合起来,使大脑接受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使阅读成为有效阅读,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

标签:浅谈 培养 习惯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