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实践与认识_思维的灵活性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积极引导,以联想感知音乐,启迪思维的灵活性;以想象再现音乐,提高思维灵活性;以创造演绎音乐,拓展思维灵活性。通过音乐教学,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精心培养。
   关键词:思维灵活性;联想;想象;创新;演绎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更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教学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音乐育人功能,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音乐思维意识,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一、以联想感知音乐,启迪思维灵活性
   初中音乐的课程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悟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是一次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活动过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学会唱歌,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激发音乐学习兴趣,让音乐伴随学生的一生发展,形成对艺术美的追求、感受、创造与表现。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歌唱与鉴赏、表现与创造,让学生来感悟音乐,体会到蕴涵在音乐中的情与美。从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启迪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在学生课前进教室时我便开始播放舒伯特舒缓的《摇篮曲》,多媒体滚动着一系列父母与孩子亲昵温馨的图片。学生一改往日的嬉闹,安静就座后认真地观看着倾听着,自然地融入音乐之中。我轻柔地问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报得三春晖。你能感觉到母亲对你的那份浓浓的爱吗?”同学们有的凝神沉思,回忆起母亲疼爱自己的温馨往事;有的腼腆地举手,细声道出母爱的点点滴滴。我再次说道:母亲的养育之恩无处不在,幼儿时母亲为了哄哭闹的我们入睡,便会哼唱好听的歌曲,这样的歌曲称为“摇篮曲”。老师是怎样哄宝宝入睡的你们想听吗?当教师深情地唱起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轻柔甜美的旋律在教室中流淌,学生渐渐被音乐打动,有的已然陶醉轻声和唱。我很自然地引入了歌曲学唱,学生自然也学得特别快。他们沉浸于柔美温馨的氛围中,感受着世间母爱的伟大。期间有几个平时调皮的男同学还偷偷地擦着眼睛,那正是父母在外工作的几个孩子。我心疼地望着孩子们,被动情的歌声深深打动。是音乐触动了学生,引发了联想唤起了共鸣,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把这首歌演绎得如此婉美动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影片、图片、舞蹈等引发联想,拓展音乐教学,进一步感知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中表现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深,演绎自然更加到位。如此良性循环,将会提高音乐鉴赏水平,陶冶情操,思维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挖掘。当前,学生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在学习欣赏《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等战争题材音乐作品时,如教师能播放《平原游击队》片段,学生还是很容易联想到看过的战争片,引发保家卫国驱逐侵略者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农村生活体验,在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农村题材音乐作品时,教师不妨用幻灯投放几张祖国各地的田野风光和农民辛勤劳作场面的图片,学生自然联想到郊游看到的蓝天白云、小河绕村,丰收的喜悦悄然蔓延,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脑海。
   二、以想象再现音乐,提高思维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仅能作为教学的材料与资源,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纲要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多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课间提问与课后作业,这些问题的答案应是多元化的、不固定的,以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目的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也各有千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个性,给予更多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在音乐中展开翅膀自由翱翔。让音乐激发想象,让想象推动思维。例如,在鉴赏舒伯特的音乐《小鳟鱼》一课时,在初听乐曲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湖里,生活着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鳟鱼,他们自由自在,幸福快乐。湖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撒遍了他们的欢笑声。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名垂钓者在湖边放下了鱼竿,想把小鳟鱼钓起来……故事讲了一半,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呢?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都被吊了起来,一个个认真端坐仔细聆听,闭上眼睛想象着故事的发展。音乐刚停,就迫不及待地描述起刚才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有小鳟鱼在水中无忧无虑快乐穿梭的欢笑,有小鳟鱼在饵料百般诱惑下不上当的得意,有小鳟鱼不小心被钩住时痛苦的哀伤,有小鳟鱼被抓住后绝望的呻吟,还有小鳟鱼重获自由欢喜的感恩……真是丰富多彩,一个个充满了戏剧性和童话色彩,惊喜之余我也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神奇。趁热打铁,我请孩子们紧贴音乐要素,用各种手段把小鳟鱼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当教室里再次响起《小鳟鱼》的音乐片段,同学们有的画起了乐曲的旋律线,有的画起了童话般的连环画,还有几位女生则兴致勃勃地编起了舞蹈,课堂气氛一时达到了顶峰。这些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体验,开阔了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作为初中音乐教师,不应单纯关注学习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增长智慧和灵感,锻炼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以创新演绎音乐,拓展思维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拓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还应从开展创新性音乐学习活动着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是最具体、最有效的激活思维拓展思维的方式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既要对别人的音乐作品有所体会,也要善于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引导开展音乐创作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机会。
   例如,在去年的一堂全校的公开课《丰富多彩的江南音乐》中,欣赏完活泼幽默轻快的湖北民歌《龙船调》后,我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述着,一幅摆渡过河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紧接着我建议同学们展开一场哑剧情景表演。这一建议显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音乐中他们情绪高昂积极分组创编。汇报表演时个个跃跃欲试,连教室里的器物也都成了他们现成的道具。有的把红领巾包裹在头上,随手拿起音乐书,成了怀抱婴儿的“探亲小妇人”;有的拿着扫把蹲在地上,手里夹着教鞭当烟斗,成了俏皮可爱的“驼背艄公”。当他们和着音乐声表演时,全场一片欢笑声,听课老师亦是忍俊不禁地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我一时被孩子们的大胆“震撼”,后悔平时的宠爱把他们惯得“无法无天”了。无奈中欣赏着他们的“古灵精怪”,看着听着发现孩子们还真把土家幺妹儿的娇羞、妩媚,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们也频频点头投去赞许的目光,一场“土头土脑”的表演竟然赢得了满堂喝彩。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动手动脑愉快地完成了一次音乐创作,大大拓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教师应积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思维能力。要以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激发共鸣,启迪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以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以音乐再现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在创新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提高拓展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罗琨.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读与写,2010(6).
  [2]赵志杰.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青年与社会,
   2011(2).
  [3]孙倩.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J].课外阅读,2011(6).
  [4]王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J].科技创新导报.
   2009(25).
   (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学)

标签:培养学生 灵活性 思维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