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让生活的点滴为化学课堂添彩|课堂上的点滴收获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学生的生活大部分在学校,在课堂。让我们给学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课堂吧!
  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用化学,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我们教师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入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情境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发深入思维活动。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请学生列举在家庭环境中,哪些是由金属铝制成的?你们发现铝制品和铁制品有哪些区别?学生思维活跃,立即联想到了灶具、门窗、易拉罐等。教师在展示了一些常用的铝制品和铁制品后,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铝比铁耐腐蚀?”“为什么铁制品常在表面刷一层油漆?”“为什么飞机会选用镁铝合金?”等。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铝的性质的学习。同时学生带着对比的思维学习相关知识,记得更牢。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亢奋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情境。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由原来过多的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各自向双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增强学生对科学、自然、社会的热爱。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营造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打破“一言堂”,允许学生有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对科学、合理、有创新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赞许、肯定、激励,对错误的观点要在平等交流探讨中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每一位同学平等的参与机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自己看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仆”,他们才会体验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活动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真正体会到人文的关怀、对话的激情、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给予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给学生一个思考探究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给学生一个思考探究的课堂。
  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视思考、探究,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思路,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中,通入石灰水检验,没有看到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嗅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课导入语:“你一定经历过被蚊虫‘亲吻’过的感觉吧!如何止痛止痒”?“宝宝金水!”“肥皂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各种答案。你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紧接着,抛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吗?先让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观看将盐酸和氢氧化钠直接混合的现象,同学们有的揉揉眼睛再看,有的摇摇头,有的窃窃私语:你看到了吗?它们反应了吗?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让它们混合后显而易见呢?一个个的问题、疑惑将同学们带入了实验探究的殿堂,享受着化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留下遗憾,留下“饭后果”,让学生课后享受,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践作业,如问题调查、考察访问、教具制作、家庭小实验等。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课堂的导入,实验的展示,自制教具的展示、环境与化学的资料展示等。在讲分子原子一节时,老师问“谁会唱《南泥湾》?”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争着抢着上台表演,“花篮的花儿香……”那场面不亚于开了一场音乐会。“花篮的花儿香,你咋闻到?”在同学们的音乐声中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分子原子”的教学。如在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提前一星期分组让学生上网上图书室等分别查询相关内容,并将所查询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以录音或电脑显示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查询到的相关知识丰富多彩,在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更是趣味盎然,学生真正成了这堂课的主人。家庭小实验的展示:无壳鸡蛋、自制鱼钩、自制酸碱指示剂、会游泳的鸡蛋等。这种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中尝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成就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快乐学习的情绪也油然而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成为忠实的倾听者,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打造出唤醒智慧、激扬个性的和谐课堂。
  五、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会感到精神愉快,而美感则可以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兴趣的产生与维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化学的潜在审美功效,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无论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现象美、实验装置的流畅美、化学理论美、化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美、化学史上的发现美都可以让学生领略科学之美,使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由此迸发出一种发现化学美,表现化学美,创造化学美的冲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愉快学习。在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时,可特别展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学生在享受美、感受缤纷多彩的生活时,了解稀有气体的重要应用;深知稀有气体在医学上可做麻醉剂,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价值。“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课中,体验到燃烧产生了火,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直至耗尽。同学们感悟到把教师比喻成红烛,领悟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境界,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无私奉献。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正是在这样的不足和遗憾中你的教学艺术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标签:添彩 点滴 课堂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