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浅谈小学课程“隐”与“引”的巧用]课程与教学论就业难么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隐”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数学学科的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题意,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隐”,要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如何“教”,也要看学生如何“学”,更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应用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应用题教学的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练习题:(1)老师将要搬新家了,目前正准备添置一些家电。上星期天,老师带了7000元钱到现代家电城买家电,看见彩电4000元,冰箱的价钱是彩电的60%。洗衣机的价钱比冰箱贵20%。请你们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吗?不够,应怎么办?(2)百货商店同时买出两件衬衫,每件都是120元,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衬衫是赚还是亏?(3)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儿童书籍一律八五折出售,小方的妈妈给她50元去买书,如果买下面书中的两种,小方还剩多少元?请你们为小方作购书参谋。(《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2元,《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举一反三》15元,《格林童话》28元。)以上这些练习题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生活中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与其说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件事情。这样教学,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不倦意,还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应用题生活化,也是教师的“隐”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别样的精彩”。
   二、新课程理念下老师的“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的结论,而忽略了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只注重传授结论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这不仅让学生出现了严重“消化不良”,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引”,把重点放在提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体验,以达到对知识的理性理解。这里所谓的“体验”就是指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究、去应用,进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并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进而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合作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仅仅把数学当作“思维训练的体操”,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抽象的、冰冷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操作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本节课我就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对空的教学。
   小学生往往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数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再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这样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东西不是别人硬塞的,而是自已,这才真正称得上是有价值的“东西”。
   讲授式的课堂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孤立体,最多也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有了数学活动这个载体,就有了情感的传输纽带,也就推动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本节课,我通过建立四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不仅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养成了细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活动取得成功时,那些单独完不成任务的、平时很少能获得成功体验的同学也享受了成功带给他们的愉悦,这种成功的体验往往能给潜能生一种上进的动力。

标签:浅谈 巧用 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