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播稿 > 正文

【浅议上好复习课】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等方面,体现着教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中考,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最为重要的工作。
  现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点并将它们进行综合运用,为打赢中考这场硬仗做准备。以下是我在上数学复习课时的几点做法及心得,总结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基本概念习题化,注重知识点的准确掌握
  
  首轮复习中,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章节,从易到难进行复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与掌握。在复习各个章节时,对于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知识点,不能直接以填空或提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我们所复习的内容,记得不清或者不准,回答起来比较费劲。教师费尽心思总结的知识点,认为很重要,在学生那里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还会花掉很多的课堂时间。中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重视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设置一些最基础的题目,这些题目只是对这些知识点最直接的呈现,让学生从练习题中回忆,从而达到复习知识点的目的。这就是将基本概念习题化,让学生会用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练习完毕再呈现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呈现时间很短。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呈现,以免浪费时间。
  我们进行课堂评讲时,也要注意不在文字叙述上下功夫,对知识点的讲解采取以学生的学卷出现的错题为例进行分析。从实战来看效果不错,而且教师上课轻松。
  
  二、 习题处理层次化,注重知识的纵向剖析和横向联系
  
  在首轮的复习中,选择习题或书面考试,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设置一些基础题,但尽量少设计一些客观题;要多设计一些探索题与开放题。这些习题要包含全面的知识点,还要分清层次。既要注意知识纵向的深刻挖掘,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如我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知识点时,习题设计上知识的纵向挖掘主要体现在考虑知识点的连贯性,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到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以及列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解简单应用问题。而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体现在将不等式知识应用到各个方面。如:函数 y=x-3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里是对函数知识的考查,但要用到不等式知识。另外,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知识也和不等式知识分不开,设计习题时也可以将其考虑进去。
  最能体现知识之间横向联系的问题是常见的“方案决策类”问题。其所考查的内容和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考查目的也是一般的方程与不等式题目所不能完全体现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多数情况下,解这种试题要以“方程和不等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且由于题中含有由“不确定”中找确定的因素,所以关联了方程与不等式等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因而,这种考法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程与不等式”思想意识的考查力度都很强。而方案决策问题最后一问往往涉及到求最大利润、最少运费等问题,除了用代数方法解答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函数的增减性来解决。所以这类问题基本上可以说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题。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我将这类题综合在一起,注重对知识之间横向联系的分析,让学生形成知识的链接,体会知识的迁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处理这些习题时,要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解答,以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教师也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
  
  三、 题目处理变式化,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一道有价值的习题,我们要对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便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 2x+1≥3对这个不等式的意义的另外一层解读是2x+1的最小值是3。又如:ab<0这个不等式说明的是a,b两数的积为负数,但它也说明a,b异号。以上的两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题目处理的等价化。让学生对我们所做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比多做多少题都更有效果。
  当然,解题后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体会命题的意图,优化解题过程,探索问题规律,进而看透问题的本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记忆与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要学会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通过积累,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解完题后,我经常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你是怎样将它们联系起来的?
  2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本方法?哪些步骤容易出错?如何防止?
  3 解题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数学思想?
  4 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可以转换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解决?
  5 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问题中,图形进行怎样的改变或图形再进行怎样的旋转或平移,问题的结论不变?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并能发现数学关系或数学问题,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寻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钻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综合空间与图形、代数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形成数学知识及数学方法的有效迁移。
  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习惯的不断养成,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提高。面对问题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

标签:上好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