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告词 > 正文

基于健全人格养成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健全的人格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获取技能或能力、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评价的价值导向、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课堂交往;小学数学;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50-04
  
  课标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一句话,课堂评价要“以生为本”。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健全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关键是要发挥课堂交往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日常的课堂交往中,教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必须多样化,既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又要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一、发挥评价的价值导向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交往活动中的评价,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交往方式,也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个环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评价的价值导向既要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发展,更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评价要发挥其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特别是健全的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的人生态度
  传统课堂强调的“三心”,以及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性格内敛、胆小、害羞的毛病,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遏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我和一位学生沟通中发现,该生课上不敢举手发言,主要是害怕出错,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其它同学的嘲笑。我和蔼地对他说:“大胆地举起你的手,别害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以后,只要他怯怯地举起手,我总是请他发言,经过一段时间,他再不害怕了,课堂上也经常能看见他举起的小手了。
  在偏远的山区,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但是更多的学生表现的不是张扬的个性,而是害羞、木讷、胆小等。有位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一学生大声地把1/2读成了“一分之二”,有同学指出他读错了,应该读“二分之一”。答错的学生觉得有点失望,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时,如果对这个学生说:“不要难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收获的过程!你现在会读了吗?你再读一遍,好吗?”课标提倡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不仅包括回答问题精彩的,还包括那些回答不出来或是回答错误的学生。所以,当看到学生有进步时,应及时表扬,适当地评价。
  教学“四边形”时,板书课题后我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什么是四边形,它有什么特点?四边形跟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认识四边形的方法、途径。然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说出你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机会要靠自己积极争取哦!”这样做,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教学整过程的热情,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越说越好了。
  (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的特征易于向学生强调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虽然小学生尚不明白科学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向学生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上,学生完成了对题目的板演,我问:同学们看,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对”几乎是齐声回答。“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认为某某同学虽然把题做对了,但他的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不说,笔算时不用直尺画横线,结果把中间横线画的像弧线…”其他学生频频点头,并投去赞同的目光,“这位同学说得很对,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认真、踏实,……”。看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言必有据、严谨细致的品质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
  (三)优秀的公民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课标的要求,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气氛。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和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开始对数学课的热情,但部分学生开始不遵守纪律了,我想是哪个教学环节出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缺乏有效的管理才秩序混乱,学生各行其是,甚至有些学生对别人的问题攻击和嘲笑。于是我改变策略,当学生的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应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既要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又有所规范,养成秩序、尊重的社会许可的行为。
  二、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渴望学习,更渴望进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随机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指导及激励作用也随时可显现的。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评价需要充分考虑到: (1)实事求是、公正及时; (2)以表扬、鼓励为主,慎用否定性的词语;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评价时机要恰当
  由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可知,小学生心理、生理由于其自身发展规律特点,他们的情感需要及时有效的引导。有时,需要表扬学生,可是突然来个小意外,忘了表扬,眼角瞄到学生落寞的眼神,甚至略微噘起的小嘴,似乎在说:“老师没注意我,好没劲” 。第二天,可能这位同学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这样的次数多了,就很难让他恢复以往的自信而表现积极了。
  有时,明明要批评的,不小心又忘了,这样不仅学生本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在全班造成一种假象:“原来我这样做老师不会批评的,那我以后也不用很认真了,稍微闯几个祸也没关系”。 作为教师,一定不可以忽视这些小事,一定要及时评价,正确引导。
  另外,在课堂巡视中,及时地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思维活跃的学生也许能找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方法,产生积极的探索欲;后进生则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扰,重拾信心。有的同学说不定还当一回小老师,帮助周边的同学呢! 这些事虽小,却是真真切切地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正是从评价的角度验证了“教学无小事”这一真理。通过一系列的诱导、探索、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恰当评价,严密精确地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启迪学生及时评定自己的认识,学生终于实现认知的飞跃。
  评价及时,还能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行为或者思维习惯中“好”的一面,及时更正其中“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思维品质的优化,毕竟,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二)评价的方式要恰当
  在采用具体的评价方式时,一定考虑其适合性,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能够起到正面激励导向的功能。
  在一节统计练习课上,我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个统计图,跟同桌讨论一下,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都认真思考,一名平时爱说话的学生和同桌“讨论”得起劲,走近一听,好家伙,正谈论某动画片,我微笑着走近这名学生:“某某同学讨论得很认真,我们请他来说说。” 他站起来“支支吾吾”,最后说:我能提出……这个问题。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认真地说:“同学们,你们要知道,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某某同学给我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我们能解决吗?”学生马上安静了下来,认真思考起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而此时这位同学脸红红的,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跟着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起了问题。
  (三)评价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驾驭课堂能力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的“精化”和“外显”。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给予学生评价,但对学生的一些重要反馈,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作业等等,则要适时、及时作出评价,评定其好坏、正误,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增加心理负担的负面效应,同时,还要防止学生骄傲自满。例如一次课堂实录:
  师: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周长呢?
  生1:我会,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2:面积是4×4,周长也是4×4 。
  生3:面积和周长是一样的。
  我重复学生的话说:面积和周长是一样的。
  学生马上发现错了。
  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4: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而面积是指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单位也不一样,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面积单位。
  这时生3也发现自己的语病,举手指出了自己的错误。我取出一条16厘米长的绳子和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让学生观察,进一步把周长和面积区分开来。学生再次获得求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结论,加深了对该概念的理解。以后,学生再做类似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了。
  评价的启发性可以采用明示的办法,如在课堂上,我刚提出问题,就有学生不举手就喊,我就说:“老师喜欢某某同学发言时先举手。”学生听了,马上坐端并举手准备发言。当然,评价的启发性也不一定在和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实现,有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暗示办法,如在纠正学生作业时,“某某同学的作业总是全对,解法简捷,书写非常流畅”。之后,全班学生的作业情况明显有了进步。
  (四)语言要有针对性
  课改以来,我多次参加了公开课以及随堂听了一些常规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采用“真不错”、“好极了”“再想想”等千篇一律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不仅语言单调,而且评价缺乏针对性,缺乏程度的区别和量的轻重变化。虽然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
  如一位教师在总结“认识四边形”这一课时,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四边形?”话音刚落,一个男孩一口气说了若干种。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这样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上述例子中教师的评价如再具体形象些:“看来这位同学对几何图形特别感兴趣,等你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是一位几何方面的专家。”这样具体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和“几何方面的专家”联系起来,幻化出自己也是专家的美好形象,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出奇思妙想,这也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一定要生动,但要真实;不一定表扬,但要客观。错误和正确都要剖析缘由,让学生感到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评价要做到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就导致了评价缺乏真情实感,言之无物,这种评价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那么评价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
  三、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学生自主及自由的空间,同样也应体现在学生的交互评价及自我评价上。课堂交往的评价应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多名学生评价一个人;一名学生评价多个人等等。
  这些评价方式都是小团体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的评价,如在一个活动结束前,可以组织组员一起来评谁是最棒的或是进步最大,又如在活动前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组长,在活动过程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在技能类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上试用一下,也可以两位合作的小朋友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认为合作者在活动中与自己配合默契,就给对方加星。在相应的活动中获得的星越多,该生就可以荣升为相应的负责人。这对于荣誉感极强的小学生来说,“好”的表现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感悟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强其信心的表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层次,即自身的身体素质。其次,要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明白所需付出的努力。最后,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包括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等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度”。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课堂教学应该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评价的方式也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顺水推舟,不搞模式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重要的还是教师在实施中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标签:小学数学 健全 养成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