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基层管理者更重视 [基层医疗单位应重视院内感染]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医院内感染因素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00-02   
  社区卫生院是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医务人员密切接触病人的地方,也是抗感染能力低、弱人群的活动场所,院内感染控制得好与差,直接影响着这类人群身体的健康。这种感染不仅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而且会延长病程,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以引起残疾或死亡,所以,控制院内感染也是基层医疗单位首当其中的一件大事。
  1 与院内感染相关的因素
  1.1 机体因素:一般情况来说,病人的抵抗力处于低下状态,几乎所有的传染因子、致病菌可传染给他人,尤其是0-14岁年龄组的患儿正值生长发育年龄,免疫机制发育尚未成熟;而6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主要器官功能逐渐退化,生理防御功能也相应衰退;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烧伤、免疫缺陷综合症、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等;还有手术病人、气管切开、插管、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等操作,应用侵入性医疗手段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多,还包括化疗、放疗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这类人群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故危害性大,更是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2 环境因素:医院内环境不能等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发生院内感染是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它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但在医院病人聚集、病种复杂,抵抗力差的人群中就会发病,加上有些基层医疗单位卫生状况不良,消毒不严密、隔离不到位,决定了院内感染的因素。
  1.3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临床上抗菌药物是医院内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但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严重,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由于对药量、药理作用不十分了解,特别是婴幼儿,不按用公斤/体重计算用量、老年患者往往凭经验用药,追求经济效益,用量一般偏大,造成过量或中毒等,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增加了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
  1.4 医院感染的“罪魁祸首”是接触传播,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医务人员的双手。工作中医生、护士要频繁的接触病人的身体、分泌物、排泄物、物品等,如果洗手不彻底、消毒不严密,就会把病毒、细菌传播给其他病人造成污染。面对这样的状况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基层却不如人意。
  2 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机制,明确目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规范,加强卫生学宣传、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落实专人监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2.2 注重做好消毒工作,影响消毒效果的原因很多,包括温度、湿度、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污染物品的污染程度等,临床医务人员应明确工作职责,掌握消毒应用常识,根据各类医用物品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正确选用合理的消毒剂,确保达到消毒效果。
  2.3 医院的环境应整洁,空气流通,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以减少交叉感染,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药物应用机制,进行抗菌药物的监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研究证明,及时调整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进一步认识及攻克难治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5 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手卫生是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应提高他们洗手的自觉性,以保障自己和患者不被污染,对薄弱环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基层医疗单位虽然没有大医院的人流量大,病种也没有大医院复杂,但同样应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以确保这类弱视群体在治疗期间不受院内感染。

标签:院内 基层 医疗单位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