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新”当头 “实”为重 “活”取胜】小实活新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以国情、国策教育为重点内容的课程,时代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作为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借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与能力,已成为政治教师的普遍做法。近年来,热点问题在中考题尤其是“大分”题中的含量不断增长,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就成为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热点问题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就此谈些个人的思考。?
  
  一、 “新”当头?
  
  热点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问题,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特征。要实现热点问题教学的目的,热点问题的运用首先要做到“新”,即突出时效性。?
  1. 把握热点的第一时间。热点问题教学应有“趁热吃”的时间观念,教师要“目锐”“手快”,既要及时把握热点大事,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热点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内及时把握它。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乘热”深化教学。其次,在热点问题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时间内敏锐地把握它。这样以“特写”的方式,能让学生更“现实”地透过热点问题的最新反映,深入运用知识揭示其本质,反映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一句话,热点问题发生时“注视”它,热点问题有重大变化时“抓住”它,热点问题教学就能始终与社会发展趋同,教学活动不但凸现时效性,而且也具有吸引力。?
  2. 抓住热点的最新动态。热点问题的存在并非静态的,其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变化过程,总在相对的时空内运动着。事实上,诸如依法治国方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践“三个代表”、反“台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是重要的且跨时相当长的热点问题,它们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呈现出各种新的态势。面对这些热点问题,就不能一味停留于它们的“过去时”,而应更多地关注其“现在进行时”,甚至是“将来时”。?
  
  二、 “实”为重?
  
  热点问题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掌握热点本身,而是借助热点问题促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的能力,实现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有效运用。热点问题教学应以“务实”为重,要做到:?
  1. 切入角度“实”。热点问题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背景材料,是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支点。但由于热点问题涉及面往往较大,其运用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切入角度的选择,即切入角度是否“实”。例如,2003年中考吉林卷的一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设置了一小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应实施哪些重大战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该热点涉及面极广,但该题从切入角度入手,巧妙界定了知识的运用――“战略”和“国策”,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回答的“漫谈”。如果缺乏必要的切入点,学生会因其“大”而无从下手,只能泛泛而谈,难以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灵活且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事物的能力,无法真实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见,热点问题教学需要一个最佳的“着陆点”,教师对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方面的知识,运用什么具体知识去分析热点问题的哪一方面或哪一层次,要了然于心,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 结合教材“实”。热点问题教学归根到底是为教材和教学服务的,脱离教材必是无源之水。热点问题教学应把紧紧围绕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借此更好地实现知识的领悟与运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果热点问题教学只是简单罗列材料、数据,蜻蜓点水般地挂靠一些所学知识,不去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点问题和教材内容两张皮的情况。有道是“题目在课外,道理出书中”,热点问题教学必须努力寻求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交汇点,树立“分析热点问题回归教材”的坚定理念,做到运用教材知识和学科术语,揭示热点问题的本质内容,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 融合生活“实”。按政治中考对时事的要求,热点问题的时间范围是一年度,即上一年的4月到下一年的3月,这期间的热点大事自然是教学的选择。那么,如何选好、选准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呢?从近几年中考对热点问题的使用上观察,“热中之热”并非命题的首选,反而是那些关系生存环境、社会稳定、文明建设、社会责任等与我们的生活有较直接联系的热点问题,更多地被选用。例如,2003年各省市中考以“抗击非典”为材料设题屡见不鲜,而同样世界瞩目的“美伊战争”却被轻轻带过。2004年中考不少省市也没选择中国惊世之举“神五飞天”作为重点设题材料。这实际给热点问题教学一个重要的启示:热点问题教学不能简单照搬国内国际大事,必须寻找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通过热点大事折射当今生活或身边生活,变“远”为“近”,在具体的生活中去感受热点问题。只有这样,热点问题教学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和应有的效益。?
  
  三、 “活”取胜?
  
  时事热点所反映的问题在事实上并不是单一的,就热点内部而言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而且不少热点之间也有或这或那的联系。正因为热点不是孤立的,所以在热点问题教学之中,灵活的处理手段是保证教学活动取得更好效益的基本保障。?
  1. 热点“散”用。这是指对待同一热点问题,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发掘它的教学价值。热点问题本身有其前因后果及对他事物的联系,它所涵盖的教材知识一般是多方面的。例如,1997年香港回归,从原因上可以联系党的基本路线之内容;从表现上可以涉及“翻天覆地的巨变”之民族独立;从内容上说则涉及国家统一问题。因此,热点问题教学应深入开发利用热点事件丰富的蕴藏,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不同途径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把握“一因多果”“活”用热点。把热点大事内部的多样性与知识和实践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才能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多重性,增进认识的丰富性。?
  2. 热点“合”用。不同的热点问题往往又有其交叉互通之处,代表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例如,“美伊战争”“朝核问题”“巴以冲突”等国际大事,可以共同归结到“当今时代的主题”有关内容;“打击邪教”“公民道德建设”“申奥成功”“神五飞天”等,可寻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共点。热点问题教学抓住热点事件的这个特点,实现热点事件“合”用,注重多事件“共问题”的引导分析,是用“活”热点的重要方面。?
  3. 热点“变”用。首先,在热点问题的利用方式上,要体现丰富的变化,文字、图表、漫画、图片甚至是音像画面都是可资利用的方式,通过千差万变的表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直达事物本质的本领。其次,要恰当地变化热点问题与知识联系的结合点,做到“散”中兼“合”“合”中兼“散”,使热点问题教学成为思维辐射与知识、能力集中的阵地。再次,热点问题教学不能把知识范围囿于政治教材本身,尤其是政史地综合型中考试卷的出现,要求教师关注热点问题教学既要有政治的时效性,也要有历史的连续性,又不可少地理的地域性。毫无疑问,这一切需要政治教师善于“变通之道”,做到“变中取胜”。

标签:为重 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