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电负性变化规律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教材依据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七月第3版)   章节:第一章原子结构 第三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课时)P25―P26
  二、 教材分析
  在《化学2(必修)》模块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能够结合元素周期表定性地判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在本节第一课时中,又进一步认识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元素原子失电子的性质。本节课进一步从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的角度来感受元素周期律,概念性强,比较抽象,故应注意以具体的数据和事实为载体,突出电负性与元素性质关系的教学。
  三、 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内容结构的处理力求使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考虑到本节课内容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电负性等新的概念,同时突出概念关键字词的辨析,强化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引入电负性概念后考虑了化学家鲍林研究电负性的过程及其在化学上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如本节课教材内容提供的大量数据,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据活动探究、交流研讨、得出规律,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使学生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中运用分析、图表等方法,体验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负性等科学概念的学习及鲍林等化学家创新的史实,体验科学概念的价值,感悟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重难点
  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启发,分组探究,小组讨论相结合等方法。架设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讨论,发现规律。
  五、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激活旧知
  请同学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1)什么是电离能?电离能的意义是什么?
  (2)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有何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引入新课,同时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自我展示能力。
  2. 导入新课
  对比电离能是描述失电子能力的物理量,引入一个得电子能力的标度―电负性。同时介绍电负性概念的提出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怪杰:鲍林。(展示鲍林的图像和工作图片)
  设计意图:对比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电负性这一概念,介绍鲍林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事实求是的治学态度。
  3.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电负性?
  (2)电负性的意义是什么?
  1. 电负性的概念
  2. 电负性的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主动构建电负性新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自我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
  4. 活动.探究
  (1)提供带有电负性数据的元素周期表(展示带电负性数据的周期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绘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电负性数据变化草图(柱状图或折线图)。
  (2)通过绘制的草图归纳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3)请同学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对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绘图,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变化,更清晰分析出电负性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归纳整合能力、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自我展示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规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5. 交流.研讨(将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1)已知两种元素X、Y,一种为金属元素,另一种为非金属元素,它们的电负性数值如下:X:0.8、Y:3.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一个为金属元素,哪一个为非金属元素?另有两种非金属元素,电负性数值如下:M:3.0、N:3.5,请比较它们的活泼性;另有两金属,它们的电负性数值如下:B:0.9、 C:1.2,请比较它们的活泼性?
  (2)请从电负性角度解释H?2O中的氧为什么为负价、氢为正价?
  (3)镁和铝是第三周期两种相邻的金属元素,其中镁的化合物氯化镁中是离子键,氯化铝中却是共价键,请从电负性的角度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6. 回顾、思考
  (1)化合价在周期表中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2)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有何关系?非金属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最低负化合价有何数量关系?
  (3)探究点拨
  描述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思考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并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与交流,并让小组代表发言,使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认识有一个本质提升,确立联系的观点。
  7.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如:学习方法上、和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上等方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8. 检测反馈(略)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理解当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缺补漏及时弥补不足。
  9. 自我提高
  结合所学的知识,留给学生的时间,允许学生对有疑问的问题发问,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贴合具体学情具体课堂,与整节课堂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的。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教学中大量运用表征手段,在突出概念逻辑的同时,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性质、数据、图表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得以较好地体现与落实,有效地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还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必修、选修模块课程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联系,实现了有效衔接。
  (刘建厂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 274000)

标签:电负性 教学设计 元素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