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市场营销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升到了富国强民的理论高度,而新世纪需要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枯燥的学科,它涉猎极广,包容着如自然科学、美学、物理、化学、等众多科学知识。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性,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 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主意识
  
  在平日的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之间要真正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互相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并介绍一些创新人物的事迹,形成创新氛围。要求学生自信、自主、自强、自励,不唯书,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努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惧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 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探求欲望
  
  激情,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就达不到痴迷程度,便不会有灵感的出现。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就会抑制其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而我们的政治知识相对于别的学科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直观掌握,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样学生就很难积极参与进来、进入角色,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学生厌学,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这块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积累资料,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的教学气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巧妙设计问题,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兴趣的民谣和故事、美妙动听的音乐、富有情趣的漫画、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启迪智慧的谜语等都引入课堂,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如在讲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时,我引用了一则笑话《双方都要挨饿》: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方面也使学生明确了主题: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我们在认识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那么,你如何看待“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呢?“南山上的小鸟和北山上的石块有没有联系?”“你听过相声‘关公战秦琼’吗?这两个英雄人物有无联系?”学生们议论纷纷,踊跃回答。我们就是在这种争论中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达到积极思考的求知境界。
  
  三、 鼓励质疑,以疑启思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质疑。一切创新都是从敢于怀疑、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就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求异,鼓励他们从多种思路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我们教师不能拘泥于枯燥的讲解,应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原则,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抓住学生已知和未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创造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教材的要求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直问,曲问,设问,集答式发问,书面式发问,用教材中的“思一思,议一议”,引起学生思考,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鉴于近几年生猪价格涨跌严重的情况,我在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利用了三幅漫画:
  (1) 一位老汉在猪肉价格上涨时办起养猪场
  (2) 猪肉价格下跌时老汉无奈杀猪,卖猪
  (3) 生猪价格回升时老汉捶胸顿足
  让学生思考后,我反问学生,如果你是猪场老板,在猪肉价格下跌时你怎么办?不想退出养殖领域又该怎么办?这三幅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进而设疑,如果你是一位厂长、经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具备什么素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 适时引入时政,培养全面素质
  
  政治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把富于时代气息的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有时立足于教材知识点,借鉴电视栏目的内容,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朝闻天下等,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的焦点、热点、重点,结合时政理解政治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找出一周的新闻,可学校内,可国内,可国外,在课堂上报道;有时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如:股票与家庭投资、中学生早恋、大学生分配、农民工进城等。鉴于今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在讲“纸币和通货膨胀”时,设置了几个问题:
  (1) 假如你手中有张百元假钞,你怎么办?你为什么这么做?应用了政治课中哪点知识或原理?
  (2) 如果你父母连续每年涨一级工资,这到底是不是好事?
  (3) 物价是否越低越好?物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无联系?
  (4) 世界性金融危机与物价有无联系,它会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别人的观点,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政治概念和原理,不经意中又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能力。实践证明,把时政引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既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给学生,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课堂的自由度越大,越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来驾驭课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应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去总结、提高。

标签: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途径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