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开课文之源 引时文之水] 大河之源课文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教材无可非议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仅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相对作用和地位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社会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并展开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我校“三分语文课时制”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我们大胆地引进了《读者》、《读本》、“图书馆”“阅览室”和“互联网”等时文资源,把这些资源与现行苏教版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让学生走进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中去。
  不断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这个整合目的和作用,我们展开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辅助性整合
  
  这种整合出于理解和思维的需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总会遇到可能是共同的、也可能是个别的困难和障碍。从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教学重点,扫除这些疑难和障碍的目的出发,教师引进一些能起辅助作用的时文进行阅读与讨论,这样的课文与时文的整合往往是很必要的,是有实效性的。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狼》专题的教学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狼的狡诈、贪婪、凶残,认识到狼也有令人感动的伟大的母爱,也认识到狼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等。但谈到“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观点时,学生半信半疑,我们及时引进《与狼共舞》、《师从与狼》(《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参》P374)这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祖先在与古代狼群的一代代的共同生活中,结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狼群能帮助人类进行大型的狩猎活动,以及人狼共生的故事――罗马城的起源。人类还从狼群里学会了许多和社会学有关的知识,如领地意识、等级制度、人类社会最初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公共秩序等。这些都是人类种群能够在无情的自然选择面前战胜其他物种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引进这些时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狼”。又如,在教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尔基《海燕》时引进郑振铎的《海燕》,高尔基的《海燕》借“海燕”这一黑色精灵的形象歌颂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但在郑振铎的《海燕》中“海燕”这一形象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无穷的思念、眷恋之情。同样是“海燕”这一意象,作者寄托的情感却完全不同。通过这一整合,让学生明白咏物抒怀类的文章中的“物”已不仅仅是客观世界中的物了,它已经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要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即所抒之“怀”,一定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等因素。
  
  二、补充性整合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所涉及内容了解得更全面,我们适当引进课外时文,对课文教学进行补充。这种补充性的整合也是很常见的。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引进《语文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77页《向沙漠进军》。通过整合让学生认识到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前者重在说明“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唯物主义观念”这一道理,后者则是通过沙漠如何危害人类的说明,阐述怎样向沙漠进军的科学道理。两篇文章尽管同一题材,但因写作目的的不同,所写内容截然不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沙漠,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了沙漠。又如教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济南的冬天》时补充《济南的秋天》(网上下载)让学生感受到济南山水的美,真正读懂“上帝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这句话。在教《小石潭记》时补充《钴姆潭西小丘记》,作者着力描写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这样一补充,学生理解《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就完整多了,容易多了。
  
  三、对照性整合
  
  课文与时文有机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应在整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研究问题的热情,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窗》时,引入《语文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117页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女巫的面包》和莫泊桑的《项链》,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中归纳出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和作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人在激越的思绪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在比较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同”,还要“寻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时,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探究精神,让学生把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要求学生从意象情感到形象的刻画等方面再一次品味。最后达成共识:陆游的词从“驿外”到“断桥”冷落地点的推进,从“寂寞”到“黄昏”的愁苦环境的点染,在“独自愁”的基础上加上“更著风和雨”,最终出现梅花愁苦无告而又节操不改的清高形象。陆游的“无意苦争春”和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表层意象看似相同,但内在意味不同。陆游词是表现梅的凄苦而清高,毛泽东则是显示梅的无私而豁达,赋予对象以革命者的情怀和思想境界。在这样对照比较的阅读过程中,又使学生受了一次审美熏陶。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老师》时,与《语文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34页上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整合,会让学生欣赏到同一题材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但它们同样精彩。再如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松鼠》一文时,引入《辞海》上“松鼠”词条,让学生品味“生动”与“平实”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说明语言。
  
  四、 拓展性整合
  
  拓展性整合是一种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的整合,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空间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如在教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爱心”的神奇的力量,可以找到《读者》2005、22期上《种春风》《世上总是好人多》这两篇文章,通过一位刚能吃饱的老人给求助的祖孙俩寄生活费,并深深地感动了我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社会虽然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这世上的好人就会多起来,这温暖的爱的春风就会吹拂每个人的心田。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一个爱意盎然的世界。课后推荐学生阅读《好人从飞》、《最后一束康乃馨》(《读者》2005、23期)等文章来延伸“向人间播散爱”的主旨:不要忽视爱,更要懂得回报那份爱。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多一些宽容》时,辅以《宽容与和谐》这篇课外阅读,让学生不仅知道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还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宽容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的重要性。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时,引入《绿色的挽歌》、《沙尘暴:千里河西走廊的梦魇》等,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读读这些文章,学生的心灵如同沐浴着德化的雨露,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标签:开课 之源 之水 引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