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途径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通过分析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揭示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并从遏制行为人的造假欲望、完善会计制度和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治理对策
  
  ■一、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会计信息不实
  会计信息不实也称为会计信息不准,其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主要原因表现为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或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这类失误容易发现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并非会计人员主观故意,而是一种岗位失职或过失行为。会计信息不实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但其失真程度有限,对社会来说仍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故意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例如伪造变更记录和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这类失真不易被发现和查处,而且失真程度一般较为严重。从会计工作的程序上看,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包干作假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为会计技术上并无过失,必须进一步落实到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调查。
  ■二、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行为性失真原因分析
  首先,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内部操作性,强化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我国会计法规规定,企业应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现实生活中除了部分小企业采用代理记帐外,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样就把整个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置于企业内部,由企业控制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
  其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环境因素。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会计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未来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关分析、评价方法的模糊性等。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二)违规性失真原因分析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三、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明晰会计信息产权,遏制行为人造假欲望
  首先,明晰会计信息产权。会计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提供和使用过程中,谁应享有什么权利、应履行什么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其次,从程序着眼,扩大规则参与主体。改变我国现行会计规则的制定程序,进一步扩大会计规则的参与主体,政府部门起草制定后,不仅要听专家的意见,更要多方听取各利益集团的意见,尽可能在会计规则的制定上考虑和平衡各相关集团的利益,从会计规则制定上减少利益集团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欲望。
  第三,落实问责,切断利益链。从落实问责制的角度出发,在每个单位中都实施会计信息全员问责制,只要会计信息出现风险,就要对相关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进行问责,根据问责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二)完善会计工作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规则
  首先,会计法规的建立要尽量权衡好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对于各种处理方法的具体适用条件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努力消除法规、制度中的“盲点”。
  其次,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建立会计行业管理中心,把会计人员纳入行业管理轨道,让会计人员自觉接受行业自律组织的约束,并进一步落实会计委派制,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和委派核算,使会计人员与单位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分离,让会计人员独立出来,真正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框架。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再监督。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机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和独立性,根据竞争原则,由市场而不是由行政决定管理层,加强管理者和员工激励,以明晰权责。
   (三)净化会计工作环境,营造会计诚信氛围
  首先,要完善民事责任追偿程序,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要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其次要整合资源,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会计人员征信系统,将违规劣迹记人系统,形成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监管层依法公开诚信记录,让其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最后要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让造假者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驾护航。
  其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提高审计质量。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本身的社会监督,不仅要加强财政、审计、税收等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也要建立举报制度,使注册会计师的造假行为暴露无遗;另一方面要转变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方式,从目前主要是资格认定到执业质量的监督,通过严格的监督使注册会计师从争夺业务的竞争转变为提高执业质量上来,并积极探索注册会计师的后继教育方案,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其真正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加洋.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管理观察,2009;9
  [2]杨筱燕.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10
  (责任编辑:罗佳)

标签:主观性 成因 失真 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