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东北的狗爬犁(外一篇)】 狗爬犁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到了冬天,东北的狗爬犁是一道风景!“东北一大怪,汽车没有爬犁快”。这说明了东北的冬天爬犁的重要作用……   东北的爬犁一般均是用狗拉,俗称狗爬犁。有套―个狗拉的、两个、三个、几个的都有,这要根据爬犁的用处来选择狗的数量,有的是做生意搞旅游,也有的是干自家的活。一到了冬天,就会看到乌苏里江边一排排的狗爬犁在那里拉客。
  乌苏里江边的家家户户都养狗。有的养十几条有的养几十条。他们养的狗个大体胖,威武雄壮,像一只只猛虎似的,让人望而生畏。若是惹怒了它们,那发疯似的狂吠,如虎啸龙啼,震耳欲聋;那张牙舞爪的凶相,如饿狼扑食咄咄逼人。夜里,只要有一条狗叫,全村的狗都会闻风而动,一拥而上。江边人进山狩猎,都带十条二十条狗,前簇后拥地“保驾”,威风得很呢。若是发现了野兽,群狗就像小燕子逗鹰似的,在野兽身前身后地蹿跳嘶咬,灵活机智得很。再凶猛的野兽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口之力,几个回合,便筋疲力尽,成为猎人枪下之物了。
  江边人养狗不光是为了护村狩猎,更主要的是把狗当作运输的畜力。一到大雪封山,道路全被积雪埋没了,别说是马车牛车行不通,就是风驰电掣般的汽车也变成雪中蜗牛,好半天也爬不出多远。有时甚至光见车轮旋转,就是前进不得半步,被迫抛锚了。江边人自有办法,把狗套在爬犁的绳套里,像马拉车一样,也在狗的脖下扣上夹板,拴好肚带,或两条狗拉―个爬犁,或四条狗拉―个爬犁。若是走亲戚,便套两条狗;若是拉东西,便套四条狗,最多的也有套六条狗的。赶狗爬犁和赶马车一样手里握着鞭子吆喝,不过比赶马车省力多了,狗比马灵通,用不着鞭子抽,只是握着鞭子做样罢了。只要主人一坐上爬犁,喊一声“驾!”狗就会撒起欢儿来,一跑一溜烟儿。不过也得掌握好每个狗的习性:有的狗勇猛,舍得出力气;有的狗狡猾,时刻想偷懒。特别是老狗,老奸巨滑,一发现主人不注意,便松下套来。而当主人晃起鞭子时,才慌忙绷紧套绳。赶狗爬犁还真得长准眼神儿,若不然累的累,闲的闲,时间长了,舍得出力气的狗也会变得狡猾、和主人耍心眼了!狗是聪明的,只要把它们调动好,还是肯卖力气的。每当拉上坡或者遇到雪坎时,仔细观察,只见它们不约而同地伏下身子,四只爪死死地抠着积雪,尾巴伸得直直的,套绷得紧紧的,鼻子急促地呼吸,喷出团团的雾。它们都有上进心,而且关键时刻更能协力作战!
  套狗爬犁人的自有审美观点。他们套狗爬犁不光是挑选膘肥体壮的狗,而且在皮毛色泽的搭配上也是颇有研究的。或挑青一色的黑狗,起名日:“小黑虎”;或挑一抹白的狗,起名日:“雪里豹”;或挑满身黄的黄狗,起名日:“赛雄狮”;或挑白里透黄的花狗,起名日:“大黄花”。各种颜色的狗套成的狗爬犁在江边上飞驰起来,真可谓一绝:那白狗爬犁,像一团白光,显得更皎洁;那黑狗爬犁,像一团黑旋风,显得更威武;那黄狗爬犁,像一团黄雾,显得更雄壮;那花狗爬犁,像一团斑云,显得更娇美。再听那狗脖下响动的串串铃声,真是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图画啊。狗是通人性的,最能了解主人的意图。江边人冬天把乌苏里江的冰块拉回家里化水喝,全靠狗爬犁。奇怪的是拉冰块的狗爬犁不用人赶,只要把装好冰块的麻袋往爬犁上放稳,喊一声“驾”,狗就会拉着爬犁照原路走回家,妻子在家等着卸冰块就是了。卸完冰块,绑好麻袋,妻子再喊一声“驾”,狗又会拉着爬犁照原路跑回江边来。有时是一家或几家的狗爬犁拉冰块,有时是全村的狗爬犁都拉冰块。哪家的狗爬犁也不用人驱赶,照样能把冰块拉到家。江边人狩猎归来,主人可以安安稳稳地躺在爬犁上睡大觉,狗也会平安无事地把爬犁拉回家来。江边人赶集,有时碰到熟人说几句话,或者还有些什么事没办完,都会放心大胆地把所购置的东西放到爬犁上,先打发狗爬犁回家,保证路上不会出事的。
  狗爬犁就是东北人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小孩子上学,坐狗爬犁;新媳妇回娘家,坐狗爬犁;就连产妇生孩子也坐狗爬犁去医院生。若不然乌苏里江边叫“雪生”的孩子怎么会多呢?改革开放后,东北的狗爬犁一日游成为时尚,特别是南方人要是来乌苏里江边坐一次狗爬犁别说有多爽。赶狗爬犁之人当然更爽,因为一天下来能有几百元的收入。
  最有趣的,算是新郎接新娘坐狗爬犁举行婚礼了。接新娘的狗爬犁是经过挑又挑、选又选的。家家都把最好的狗、最亮的爬犁赶来助兴,相当于现在的轿车迎亲,不,比轿车还风光。你看,个个狗头上都系一朵小红花,夹板上都绑一条小红布,背上都背着一个红气球;而一个个赶爬犁人鞭杆上都系一条红绸子,鞭穗上都拴一朵大红缨。第―个爬犁坐着手捧收录机的青年男女;第二个爬犁坐着新郎新娘;第三个爬犁坐着男女宾相,后边的爬犁上则依次坐着送亲的人。整个爬犁队在悠扬的乐曲中飞驰,在说笑中前进。渐渐地,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在乌苏里江边的雪原上,举行这样的旅行婚礼,实在是别有情趣,这对生活在南方,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男女来说,别说是坐狗爬犁旅行结婚,就是坐上一趟狗爬犁谈情说爱,也是最美的享受啊?
  真的,乌苏里江边的青年男女爱情生活大都是在狗爬犁上度过的。不是一次,而是朝朝暮暮。因为爱情最忌外人,坐在狗爬犁上什么心里话都能往出讲,谁也听不见,谁也看不着。爬犁在雪原上飞驰,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小船,而留在身后的两道长长雪痕,就像犁起的长长的浪花。犁起的何止是雪海的浪花?也是爱情的浪花呀!一片片摇着长穗的芦苇丛从他们的眼前晃过去了,是那样的婀娜多姿;一株株举着雪伞的松树在他们的眼里闪过去了,是那样的迷人多情。是雪海风光迷住了恋人,还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得知。爬犁已爬上雪坎,俩人竟都没察觉。扑通!一对恋人摔到雪窝里……
  东北的狗爬犁是一首田园诗,一幅风俗画……
  父亲
  当火车到达倭肯车站的时候,我很有些激动。这不止因为我在南方已多年没有回家了;还因为就要见到的父亲,他虽已年过八旬,可还硬是要亲自来车站接我。
  农村车站背包罗散的人很多,透过上下车的人流,我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车站出口处的父亲。回来一次,见父亲老一次!父亲身体好像比原来更瘦弱了,头发也全白了!父亲的眼神有些黯淡,站在那里好像是累了,但目光还是紧盯着下车的旅客……
  上次回家是出差拐了个弯在家待了两天。走时父亲虽依依不舍,但看我挤点时间回家一趟不易,就强装着笑脸送我。“爸,您要保重身体,我下次回来至少要请一个月的假陪你,只要您身体好,我就带您去北京旅游。”我慨然承诺。
  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这一转眼,就是七八年的光景没有回家,是不是要有个理由呢?我工作在南方,父亲居住在北方。严格地说,父亲是住在大东北,紧靠俄罗斯的一个边陲小镇;而我则是住在大西南和越南接壤的一个海岛上。这至北至南的距离,就是在地图上走也是要一点时间的。再说,做电视媒体工作,杂七杂八的总是在忙碌,而且自己又是个头头,是党的人!是身不由 己,忠孝难两全!
  撩人思绪的缕缕乡愁,今天终于回家了,也是要有点理由的:一是儿子长大了,带着他去见爷爷,父亲会很高兴;再有总是觉得自己要体面一点才好见父亲。如今手头宽绰了,仕途也顺意,算是对父亲有个交待了。与其说我这是获得了虚荣心的满足,不如说这次回家是我必须现在要做的事。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一切都行了,也许父亲就什么都不需要了。
  父亲在电话里听说我已买了回家的车票,高兴的有些语无伦次:“大豆腐,粉条子都准备好了……你回来了,孙子也回来了……我要亲自去车站接”。
  在儿子“爷爷”的喊声中,我回过神来。父亲见了我们父子,嘴里没说话,眼里却噙着泪花,他在孙子的脸上亲了一下,又迅速提过我的包压在他瘦弱的肩上!父亲亲昵的举动和湿润的眼神,让我油然生起了一种极大的负疚感,“父母在,不远游”可我却长时间在外漂泊,从东北到东南、从北方到南方,错过了生命中那么多可以和父亲相伴的美好时光。和儿女们团聚,这对老人是多么重要啊!我请父亲原谅这么多年没有回来看他。“你是公家的人,有公家的事要做。你回来了,看着爸爸挺好的,你也好,这就好。”父亲说话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有力气,而且吐字清楚。
  陪父亲来接站的还有一位老人是我的继母。她比我父亲小18岁,已和父亲共同生活近30年了。我一直感谢她多年来对我父亲的照顾。我婶说(我称呼继母为婶):“你爸身体一直不太好,但一听说你回来了,这走路、说话都有劲了,精神好多了。”
  父亲生于1924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所以,中秋节这天是难得的一个团圆日,这天又是他84岁的生日。我带回了五粮液,人头马为父亲祝寿。父亲说,“我高血压不能喝酒了,上次你带回来的茅台还在那柜里放着呢。”我惊愕!这么多年了,还没喝完?忙叫父亲打开柜子,见里面不只是茅台,还有早就过了保质期的听装啤酒。“这啤酒还是上次你回来的时候买的,就是放过期了这老头子也不给别人喝。”听着我继母的数落,父亲不解释只是一个劲地笑。我把茅台斟在酒杯里,杯中的酒液已变成一种淡淡的琥珀色,一股清芳的香气迅速在整个屋子里扩散。父亲爱烟不爱酒,但清香的茅台味使父亲也忍不住地举起了酒杯……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这是我们父子俩平生过的最美的―个中秋。
  我急着把父亲家里的事料理一下,还没倒出工夫去看望邻居的大叔大婶和同学、朋友,可他们听说了,就一下子全过来了。家里立刻热闹起来。小时候的光屁股娃娃还喊我的小名,叫我的绰号“编造大王”说我给他们白唬的故事吓人唬啦的!那高兴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过去的那些旧闻轶事,哪怕彼此同施过的小伎俩、小把戏,也成为如今最珍贵的记忆和美谈。一位十几年没见的小学同学,听说他当了几年兵,后来转业回乡包了点土地,还做些农资方面的生意,日子过的不错。他一手夹着烟,一手把我从炕沿上拽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说:“咱们同学中,你算是混的不错的一个,这要是在部队起码也是个团长了!”接着他话头一转,“不能便宜了你,今晚我叫人,你请客!”这一说,大家掌声齐起,报以热烈回应。这个家伙是个异常聪明的人,说了半天在这等着我呢?
  说起朋友,有一位好友是要特意说上几句的。我称他为周兄,我们曾在―个城市里工作,多年来,无论事业上成败与否,我们一直都是互相欣赏的好朋友。上个世纪90年代他突然辞职下海经商,而且顺刚顷水,转眼间就变成了大老板。我调往南方工作,最放不下心的是老父亲,他就说老爷子家里有事一定要找他,他会比我管得好。
  这次我到家里没几天,他就自驾新换的奥迪轿车,并带来一辆装满八吨煤的大卡车(东北冬天烧煤是家家的大事),从七台河市来乡下父亲家看我。父亲待他比待我还好,忙张罗一桌好饭,亲自斟上了好酒:“前年你叫司机送来的十吨煤还没有用完呢!当时,我留送煤的师傅吃饭,他说啥不肯,说是你不让,怕给我这老头子添麻烦。邻居们见这满院子过冬的煤,还以为我儿子没有调走呢。”父亲开始不停地念叨。之后,周兄还用他的车把我父亲和继母带到城里玩了几天。我做儿子没有做到的,我的朋友做到了。
  佳木斯至北京K340次特快列车11:30分钟准时驶出佳木斯站,父亲和继母躺在我事先订好的06车硬卧下铺上,惬意的表情已写在脸上。父亲颇有感慨:“这都8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乘坐这样豪华凉快(空调)的卧铺列车呢!”父亲一句话,让我沉思良久:多少年来,多少次,我已记不清自己出市,出省,甚至出国的出差(考察)次数,坐过多少次普快、特快、旅游专列、硬卧、软卧车,甚至坐飞机轮船已不是稀奇的事了。可我却不记得已过耄耋之年的父亲,还没有坐过卧铺车?我责问自己,却无法解释。
  北京站,我事先在宾馆订好的接站车已准时在出站口举牌等候了。
  进了宾馆,父亲看着总台墙上挂的一排钟表发愣,他掏出了自己的怀表看了一眼:“这个旅店挂这么多钟表却没有一个是准的?”父亲说话把正在接待我们开房的服务小姐逗得格格直乐!我也乐了,并小声告诉父亲,这些钟表是各个国家的时间,你看和中间那个北京时间是不是一样的?这是为了方便中外游客了解外国的时间差,是一种服务设施。
  进了房间,父亲见我先打开了空调,就说:“这东西凉飕飕的,不舒服,又多花钱,把它退了吧?”我说空调是不能退的,你就是不用也要花钱的。父亲听了还不服气,说人家这是强买强卖。
  我让父亲先休息一下,不要太累。父亲的身体状况我心里有数。上车前给父亲做体检时,医生还开玩笑,让父亲介绍长寿秘诀。医生认真地告诉我:“你父亲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旅游的话不会有问题”。
  晚饭我们走进了崇文门全聚德烤鸭店。北京烤鸭历史悠久,而且驰名中外,是一定要吃的。先是一看菜单便把父亲吓着了:“这怎么吃顿烤鸭要上百元钱那?”我说既来之,则吃之吧。我说服了父亲,点了―个160元的正宗全套烤鸭。鸭肉烤的内嫩外黄,还有鸭骨架,鸭皮,架子汤,所谓架子汤者,即烤鸭剔掉了肉剩下骨架所炖之靓汤是也。外加大葱甜酱,薄饼,大概有八九样,乃鸭味聚全了。父亲品尝着这香味四溢的烤鸭全席,见他放在嘴里的鸭肉,久久舍不得咽下,他放下筷子略有所思地和我说:“小时候跟你爷爷来过一次北平(北京),路过烤鸭店门口,那北京烤鸭滋味,我一闻就馋得流哈喇子了,你爷爷就边拉我走边说,这是宫廷中的御菜,不是咱穷人能吃的。这一晃都七十来年了,人也老了,今天却跟儿子吃上了正宗的北京烤鸭。”父亲的记忆很鲜活。
  见父亲吃得高兴,我一边叫服务员上茶,一边和父亲聊起在北京这几天的打算。父亲高兴地说,“故宫、颐和园是要去的,那里头的事我知道一点;长城就不去了,我爬不动;还有老字号的王府井、老北京的胡同要转转。”商量完旅游线路,埋单时父亲又认真起来,因为在订好的160元中多出个30元,说是茶水费。父亲和小姐理论,说, “我们那疙瘩茶水都是免费的,你要是说收钱,我们就不喝了。”父亲满脸的不高兴,弄得服务小姐很无奈。
  这天一大早,我给父亲包装了一下,换上了休闲运动装,戴上了红色旅游帽,十分精神,一点都不像乡下来的老头。
  在故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那个展厅,父亲看得仔细还颇有微词:“慈禧太后在打击袁世凯、控制其军权上是有点办法的。但这个妇人太霸道,不知她杀害了多少人?”
  从故宫出来,我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我说,“开国大典”还有“文革”时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老人家就是站在这个地方留下了历史上那庄严的一瞬间。没等我说完,父亲颇认真地把脚迈向那个地方,还向天安门广场挥了挥手。
  在颐和园父亲对秀美的园林建设和山水风光不太感兴趣,而却在100多年前供慈禧太后看戏的园子里流连忘返,还坐在据说是老太后用过的凳子上不肯离开。
  在王府井父亲看不够。现在的王府井变化得有些神奇!无论购物、逛街还是欣赏文化都是神奇的。
  父亲一边躲着逛街的人流,一边还对周边的景物指指点点,有时还驻足发些感慨:“这儿一点老北京的影子都没有了,除了拥挤的人群再就是门挨门的商铺了。”
  为给父亲当好向导,我事先就搜集了资料。我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全国都在变化,这700多年历史的王府井当然也得变化了。我告诉父亲,现在我们脚下走的路,是享有世界商业街美名的金街。而且人流、物流也是有名的。每天有20多万的日均客流,周末就更多,节假日客流达30万人次。王府井的商业规模有近40多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商业消费额有60多亿元。父亲听了不太感兴趣:“我们乡下最好的店铺,一天也卖不上三两百元。”
  在王府井百货大楼,我想给父亲买套休闲装,父亲一看价格上千元,说啥部不让买。我说既然咱来了,也要消费一下,就买了几瓶饮料。父亲说这也要比外面贵十几块钱呢。出了王府井百货大楼我们转悠到了新东安市场,丹耀大厦门前。这里正举行饮料节街头文娱表演,免费给饮料和啤酒品尝,父亲把自己的高价饮料放在兜子里,一边畅饮惠赠的饮料,一边欣赏表演,一边和挽着自己胳膊的老伴聊天,那种幸福的表情让人颇高兴。
  我们经过前门去大栅栏商业街,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人墙”似的围观群众,广场周边是三步一岗两步一哨的戒严部队。一打听,是外国总统来访,一会中国元首要在广场内举行阅兵式。这是难得的机会,我让父亲等下看一看。等了两个多小时,虽然站在警界线外距离较远,但父亲看得认真,还没觉得累。
  在大栅栏逛街,随处可见那种青砖灰檐鱼鳞瓦、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四合院。父亲说这才是地道的老北京啊!可父亲又忧虑了:“是不是以后又会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呢?”我说,如今北京城剩下的老街是越来越少了,但前门,大栅栏一带是受保护的,也是老北京味仅存的了。
  逛了北京,还有一件心事,想趁此机会,在北京找个好医院,请个好医生为父亲(继母)全面检查下身体,可父亲死活不干。“什么好医生好医院,最好的医生就是我自己,我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花那个钱一点用都没有。”说着父亲把一边玩的孙子叫了过来,一会看看脸,一会摸摸头,泪水已模糊了父亲的视线!见他在裤腰里掏了半天,掏出一沓钱来:“孙子,这些日子你让爷爷高兴!这个钱你拿回去用在学习上。爷爷年纪大了,还不知道有没有下次见你……”我打岔叫父亲看风景,怕他再难过下去会恸哭失声。
  在北京车站广场,我给父亲录下了视频资料,意在永远留住父亲动态的画面,并记住北京……“到了北京,就等于走到了全国。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就像到北京一样,您们别牵挂。”我说。父亲像是在自言自语,“你走吧,可走多远也走不出爸爸的思念啊”。记得有一首歌词:……如今又到了离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就看见泪水在爸爸的眼里流……
  透过徐徐移动的车窗,我看到父亲满是沧桑的脸上充满了惦念和不舍。
  这天中午,于北京站告别,分乘“背道而驰”的南北列车而去。

标签:爬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