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接收函 > 正文

培优补差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往往不同。培养说题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起到“培优”与“补差”的作用。    关键字:解题 说题能力 团队合作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要会解题。学生间有差异是客观事实,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往往不同。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同一模式进行解题能力培养,很难做到“培优”与“补差”两不误。如何处理好“培优”与“补差”的关系,一直是数学教学中大家思考的问题。教育家们说:“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笔者揣摩: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源于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在讲解一次函数时,我这样进行解题能力训练:
   已知:直线AB与x,y轴分别交于A、B(如图),AB=5,OA=3,
   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如果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到A,B),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是M,连接PO,设OM=x,图中哪些量可以表示成x的函数?试写出5个不同的量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这里的量是指图中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些几何图形的面积等)
   请在做题的同时,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你自己的思考:
   ①这个题目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
   ②看到这道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③解题时你都思考了些什么?
   对于这三个问题,“优秀生”能够跟着我的引导思路,基本按照要求答出完整的答案,有些同学还能将这些相关知识点概括成解题的“个人定理”。而“学困生”则往往是答非所问,要不表述的知识点也显得具体而零散。
   通过比较解同一数学题的认知活动差异,笔者认为“优秀生”和“学困生”的不同主要有:数学解题策略运用水平存在差异;在推理过程的缩短性、可逆性和完整性上存在差异;在对数学材料的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在自我控制技能上存在差异等方面。在“培优”与“补差”实践中,我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策略之一:培养学生说题的能力。
   解题的前提是要读题,读题则不妨说题。对于学生来说,鼓励他们说题,是做好题的前提。这一招不只是对“学困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解题过程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完全。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学困生”的“一错再错”现象。
   “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学困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学困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学困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因此,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使他们能够把你的提醒补充完整,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达到理解题目的意思,甚至能联系知识点来解题。
   策略之二:注重团队合作。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同伴的影响力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竞争,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分层教学,因此我采用了“捆绑式团队学习”模式,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 把全班同学根据成绩综合情况分成五个梯队,来代替原来的孤军奋战。从而让优秀生更优,学困生不差,共享成功。
  梯队(按成绩高低分成五个层次) 梯队成员
  第一梯队(组长) A1,A2,A3,A4,A5,A6,A7,A8,A9,A10
  第二梯队 B1,B2,B3,B4,B5,B6,B7,B8,B9,B10
  第三梯队 C1,C2,C3,C4,C5,C6,C7,C8,C9,C10
  第四梯队 D1,D2,D3,D4,D5,D6,D7,D8,D9,D10
  第五梯队 E1,E2,E3,E4,E5,E6,E7,E8,E9,E10
   在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所承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组长负责做好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在集体荣誉的驱使下,在同伴的鼓励下,从来上课不发言的学生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了。
   在每次考试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与其他组里的同梯队的成员之间进行比较,比谁的进步比较快,比谁不该错的错误比较少犯,这时,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作为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中的成绩较好的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的队员就会帮助成绩较差的第四、五梯队的队员,寻找其知识点的漏缺,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有意识地作好解题后的反思工作。
   培养学生说题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培优”与“补差”并重,有利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乐于把“学困生”转变成“优学生”,让“学困生”不差,“优秀生”更优!
  
  参考文献:
   1、余锦银 浅谈培优补差工作的八大具体措施
   2、顾援、段海权 初中数学“优差”生解题认知结构差异及教学意义的初步研究

标签:补差 浅谈 课堂教学中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