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2012年艺术学理论年度报告: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11号)正式把艺术学列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其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艺术学理论与原文学门类下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的艺术学二级学科相对应,在本次学科目录调整中直升为一级学科。本文将分七个方面对2011年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发展状况作出概要描述。
  一、学科概况。艺术学门类的设立自2002年起就由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于润洋所倡导,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在2011年才得以实现。这是艺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必将深入地影响我国艺术学科的发展。
  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不同于门类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不着眼于也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的研究,而是侧重从更加宏观,更加着重于思想、文化层面对各艺术门类进行把握和梳理。
  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单位有十多家,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
  拥有艺术学理论硕士点的单位有50多家,主要是: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
  本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一个,就是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的艺术学理论学科都是直辖市或省级重点学科。
  艺术学理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两个:杭州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基地,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基地。
  二、人才培养。艺术学理论一般主要培养具有宏观艺术理论视野与良好艺术修养,掌握先进的艺术观念的艺术教育管理、实践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艺术学综合知识和学术研究功底,熟悉中国艺术学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成果;要求学生把握艺术学理论前沿的同时,注重和艺术现象的结合和对照,在这种对照中实现理论的创新;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艺术敏感性的艺术学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在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本科专业设置问题也凸显出来,专业名称和专业内容成为争论的焦点。在2011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正式确定为:艺术史论,编号为120101M,2011年北京大学新增艺术学本科专业。当前各校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设置也在不断的调整中,主要招生的院校是传统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同时也有一些单科性艺术院校正逐步增加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下的招生。
  各高校普遍重视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专业方向为艺术史论、艺术批评、艺术管理等,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论、中外艺术史比较、艺术鉴赏与批评、艺术文化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民俗学、艺术文献学、中外艺术交流史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研究、门类艺术教育现状分析、艺术市场学、艺术教育学等。
  三、学术研究。2011年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艺术学理论直升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对于学科未来发展的探讨;二是学科体系的建设,重点表现在对于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的设置。以及新形势下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未来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张法教授在2011年第三期《文艺研究》发表《艺术学:复杂演进和术语纠缠》一文,文章对艺术学作为艺术之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历的复杂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回顾。作者提出艺术学在其独立之时,有其自身的特殊语境,此后出现三种较为复杂的流向:一是想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学的一般艺术学。二是由特殊艺术学而引出强调门类艺术特性的跨学科研究,三是使艺术史成为一个学科。这三个方面的演进,都呈现了逻辑和学科纠缠的问题。在此发展背景下。在艺术学所设定的一般艺术学和特殊艺术学两层构架里,一般艺术学的主要功劳有:摆脱艺术整体在美学中的纠缠,只以艺术为对象以及用科学的方法而非哲学的玄思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结构理论。杭州师范大学李荣有教授在2011年第六期《艺术百家》发表《纠结与机遇同在:艺术学该怎么办?》一文,提出了整合归纳建构学科一体发展平台、强化内功完善教育教学统一体系、扎实有序夯实做强做大基础保障等议题。
  关于艺术学科建设问题,艺术学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在2011年第四期《艺术百家》发表《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构思考》一文。文章对于艺术学门类的建立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艺术学门类将要开始新的建设,必须从观念上重视学科门类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文章指出艺术学门类的建构需要文化视野的认知和阐释。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贾涛教授在2011年第六期《艺术百家》发表《从诗意栖息到艺术生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取向》,指出,艺术学理论也要实际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不能只高高在上,固守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边,要让艺术学理论像文学一样走进日常生活,由神秘变为普通,由狭小变为广泛。
  2011年艺术学数目种类进一步增多,研究成果显著增加。比较重要书籍有:
  《艺术学原理》由王一川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面向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学科发展实际,以新思路和新体例撰写的艺术学原理著作,同时也是高校艺术概论或艺术学理论课程基础教材。
  《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由王延信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精选了中外学者专门论述一般艺术学的具有代表性的46篇论文结集出版。
  四、学术交流。2011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交流活动开展较多,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日益增多。纵观全年,艺术学学科领域比较重要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
  2011年4月,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以后,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首次召开的关于艺术学学科门类建设的研讨会。研讨会就艺术学成为一大学科门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201l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发展论坛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背景下,集中研讨综合性大学在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后,如何定位和整合力量,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为迎接艺术学科的大发展做好准备。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主持。   2011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主办“首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近年来全国艺术学基础理论及各个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众多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1年10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举行。此次座谈会正是为了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谋划新形势下推动艺术繁荣的宏观思路。
  2011年11月,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地域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2011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主办“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国内和国际学界的学者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互通和交流。
  五、艺术教育。在艺术学作为独立学科门类设立的背景下,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内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教育问题的研究探讨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广义上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中实现,还可通过家庭美育、社会美育来完善,乃至成为一个人的终身教育。针对目前中国发展的阶段,则主要在“学校教育”中来建立。学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还有面向普通公众的艺术教育,或者称之为“公共艺术教育”,是日益引起重视的一个领域。
  (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在2011年第二期《天津社会科学》发表《国民艺术素养建设中的学校美育新课题》一文,文章指出自从蔡元培于1912年在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中输入学校美育以来,尽管其间有过许多曲折,但通过美育途径而培养新型国民或公民艺术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能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先天不足”;在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中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的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小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宗旨目的,恰好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可见艺术理论学科并非人们心目中的海市蜃楼、虚无缥缈,2011年学者探讨了建立中小学普通艺术课程的问题,建议打通美术、音乐等的界限。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通过开展书法教学工作,从而启迪学生对文字审美要素的体悟与认知,培育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公众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学作为学科门类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对艺术学学科地位的肯定,同时也将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人类的文化艺术生活。艺术素质应当成为国民基本素质的最基本层面,放大艺术在生活中的价值作用,扩大其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对于公众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是如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的日益繁荣,公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将会不断地高涨。有鉴于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公众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力进行培养。
  六、年度问题。2011年度的焦点无疑是艺术学升门类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艺术学升级为门类,为艺术学科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新空间,这既是艺术学科自身长期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新的形势下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仲里祥认为,艺术学由一级学科升格为“艺术学门类”是中国艺术自觉、自信、自强的彰显,应当迅速地抓住历史的机遇、摆脱重重矛盾和压力、直面新的挑战。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发表在《艺术百家》的《艺术学的学科状态与新的学科设置》一文中,以多年来探讨摸索的亲历者的独特视角看待艺术学这门年轻的学科,认为在研读艺术学理论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该学科开阔的视野;其次是艺术学帮助人从整体上理解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再者是艺术学还帮助人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艺术形式变化的特点。
  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进一步明确与完善。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后,国务院学位办要求编写包括学科概况、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二级学科简介等内容。关于这一问题,艺术学理论界学者在多种会议上、在公开发表文章中,进行了广泛讨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对各方意见进行整理,发表《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一文。文章指出按照传统原则与现实原则,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可以设置四个二级学科: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
  七、聚焦北京。北京依托其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在艺术研究、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产业发展等方面仍然走在全国的前列,2011年度更是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充分发挥艺术学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北京地区的艺术学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逐步提高,为我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贡献着巨大的能量。依托优良的区位优势,每年都有许多艺术学领域内的全国性会议在北京召开,也有很多国际性的与艺术学相关的会议、展览在此召开,例如2011年9月至10月“798艺术节”,2011年8月“第1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北京?中国民俗艺术国际论坛”,它们构成北京文化艺术建设中重要的艺术品交易和学术交流的大舞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在2011年第二期《北京社会科学》发表《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一文。文章指出,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软实力特征是历史性与当代性、国家性与地方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等的交汇。北京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既应加强已有城市文化符号的维护和传播,更应有意识地新建一些代表北京的世界城市特征的新型城市文化符号。
  北京拥有国内最强大的艺术学科人才队伍,当前正大力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的艺术交流和艺术研讨活动现已成为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推动首都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的舞台。

标签:年度报告 学理论 艺术